iPhone 6今日发布 回顾被忙坏了的富士康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制造业逆袭

  随着智能化以及向互联网转型大潮的汹涌来袭,传统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一波裁员的节点。

  日前,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主动向外界曝出了海尔的裁员计划:海尔在去年已经裁员1.6万人的情况下,今年仍将继续裁员1万人。此外,京东方的北京8.5代线面板工厂也已经大量启用机器人操作员。

  事实上,郭台铭早已看到智能化对于富士康的重要性,早在2011年,郭台铭就曾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并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手。

  但从实际情况看来,百万机器人计划在富士康内部实施得并不顺利。富士康总部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委婉地表示:现在富士康内部的原则是,不谈论机器人计划。

  曾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机械手成本过高,没有几百万的生产量,自动化组装线的成本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而同时,机械设备只能提高产能,品质跟手工比却有所降低。

  相比机械手的劣势,大陆相对廉价的人工依然吸引着富士康。

  就在6月23日当天,郭台铭还在对台湾地区媒体吐槽:“现在30K新台币(合人民币约6210元)都招不到大学生。”但在大陆工厂,大学生进入富士康也要从普工做起,内部晋升,试用期的底薪是1800元,转正后才到2000元(加班费等收入另算)。

  而鸿海在电商、自主品牌等“软”的方面寻找出口的失败,更使得富士康在“硬”的制造业代工方面继续做大。万得城、赛博数码、万马奔腾计划以及飞虎乐购这些业务的相继失败证明,郭台铭本想逐步远离的制造业才是富士康立足的根本。

  富士康传达出的显然不只是信号。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