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爆火后,雷军收获一个90亿智驾IPO!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2021年3月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官宣了“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造车,并表示将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亮相,4分钟大定破万、7分钟大定破2万、27分钟大定破5万、24小时大定88898台……

暂不论SU7本体如何,但就成绩而言,小米爆火的销量、登顶霸屏的热搜,着实刷新了车圈不少纪录,雷老板的“逆天开局”似乎预示着他又要创业成功了。

SU7上市当天,与小米绑定颇深的自动驾驶厂商——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向港交所递表,拟在港股上市,冲击IPO。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港交所短短一周内,就收到了如祺出行、地平线、纵目科技三家智驾公司的上市申请。和纵目一样,曾获雷军投资、被纳入小米首批造车生态版图的智能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也在近日更新申请书,推进上市进程,下一步就是接受港交所聆讯。

将AI当做敲门砖的智驾独角兽,争踏港交所门槛,足以说明当前资本市场对AI概念的热衷程度。然而,这波IPO热潮能否兑现它们的美好愿景?亿万融资砸下去,又是哪家企业能扭转“烧钱黑洞”的命运?

01 清华学霸,三闯资本市场

软硬两开花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领先的ADAS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为用户提供覆盖全面自动驾驶功能的解决方案。

创始人唐锐,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与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职于掌微电子,作为核心团队成员主导研发世界首款集成GPS应用处理器芯片,并在2008年加入CSR半导体公司,任职期间主导研发了多款汽车导航芯片。

凭借多年积累,2013年唐锐创立纵目科技。创始人实力加持,核心团队也不乏来自清华、上交等顶尖高校的人才,加之与多所高校的建立的深厚产学研合作,纵目科技从一开始就自带“学霸光环”。

起家之初,纵目科技通过涵盖泊车辅助、全景环视、前向碰撞预警等功能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成功打响知名度。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纵目科技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拿下业内首个使用L4级技术的封闭园区低速自动驾驶项目。

如今,纵目科技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提供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纵目科技在国内乘用车ADAS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1.0%;在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4.9%;在APA(自动泊车辅助)解决方案市场则排名第一,市场份额5.6%。

细数纵目科技的产品线,不难发现目前公司已形成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的布局。

在感知层,纵目科技提供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车规级传感器;在决策层,纵目科技的Drop'nGo算力平台提供了智能驾驶功能开发和迭代的基础,根据等级划分,平台可支持L0到L4的多重场景应用;在执行层,公司依托先进的域控产品,指导车辆的实际操作。

纵目这种“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也使其拿到了不少订单。

据数据,截至2023年底,纵目科技已与包括理想、长安、一汽等达成合作,上机车型达50款,并与16家OEM实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量产。

此外,纵目科技凭借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积累,还向服务机器人进军。其能源服务机器人结合物联网技术,由云端调度算法控制,具备L4级自动驾驶功能,能准确到达目的地,完成充电指令。

IPO路漫漫

而在本次赴港上市的几家企业中,纵目科技与其他几家“种子选手”不同,是曾几度冲刺登陆资本市场的“老兵”,其上市之路也并不平坦。

早在2017年1月,纵目科技就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运营仅11个月后就摘牌离场,理由是:考虑公司发展阶段的业务战略以及合规成本,调整未来发展战略。有媒体称,纵目科技上市又退市,是新三板成交量不足以满足融资需求。

2022年11月,纵目科技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拟募资20亿元,但最终在2023年9月又选择主动撤回申请。

本次递表港交所,已是纵目科技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而前两次草草收场,一方面与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司自身业绩波动与亏损有关。

当前,全球汽车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的关键转型期。自动驾驶,这一未来交通变革的“利刃”虽被寄予厚望,但以当前的技术来说,只是不断趋近广义上的高阶智驾,加之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想实现大规模的商业落地还存在诸多变数。

在这种大环境下,围绕智驾企业的主旋律逃不脱一个“亏”字,纵目科技的业绩表现自然也不太乐观。

虽然收入逐年增长,但毛利较低,研发投入占比均在70%以上,2021年研发开支更占收入120.9%,业务获利能力并不乐观。

根据申请书,纵目科技2021年内亏损4.34亿元、2022年内亏损5.87亿元、2023年内亏损5.6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总额超15亿元。

而即使经调整净亏损后,2021-2023年度分别亏损3.81亿元、4.77亿元、5.16亿元,三年也累计亏超13亿元。

对于亏损,纵目称主要由于智驾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原材料、硬件原件采购产生了大量销售成本。产品研发投入与销售过高、研发周期较长是主要内因,而部分定点车型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加之下游客户需求波动也加剧了亏损局面。

要想在智驾赛道取得突破并真正盈利,纵目仍需时日,而在上市监管审愈加审慎的当下,一家长期亏损的公司自然难获“通行证”。

不过,在本次申请书中,纵目科技的财务数据相较上次IPO有了新亮点。

2023年度,公司毛利达1733.4万元,毛利率达3.5%,首次实现毛利率转正,并且公司营运资金也由负转正。

2023年度,纵目科技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约3.57亿元,虽较前两个年度锐减超50%,但整体现金流还算稳健,不过其中大半都是融资撑起来的。不过,纵目科技在2022年3月的超10亿元E轮融资后,就没有进行新一轮融资,2023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也从去年的7.42亿元降至1.53亿元。

可见,账面上融资筹集的钱也“烧”得差不多了。

小米“朋友圈”

在烧钱的智驾圈,融资可以说是“救命稻草”。

根据招股书,纵目科技目前已完成9次融资,融资轮次走到E轮,累计认购金额达22.47亿元。在E轮融资中,纵目科技按照93.56元/股的认购价融资8.67亿元,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8550.6711万元增至人民币9631.6135元,公司估值超90亿元。

资方阵容也十分豪华,联想控股的君联资本、高通风投、复兴创富、电装投资等知名VC都投了。而小米集团在2021年6月,也就是雷军官宣造车百天之后,领投了D3轮融资,认购107.3477万股,总对价6063.2508万元。

加上2021年5月从德丰嘉润、平潭建发二号及协同创新转让所得的348.384万股,小米在D3轮融资完成后,以455.7317万股跃升至第四大股东,持股8.5%,仅次于纵目香港、宁波纵目和老股东君联资本。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押注只是雷军造车布局的一环,雷军对于车企的投资更像是“广撒网”。

通过长江产业基金,小米先后投资了禾赛科技、蜂巢能源、智慧互通、黑芝麻智能等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构建自己的“朋友圈”。这些公司如今都陆续敲门资本市场,小米未来或将收割一系列IPO红利。

不过说到底,小米的造车之路才刚刚开始。三年之力打造的SU7,只是雷军在整车制造领域的首份答卷,更重要的是未来的深度布局。“投资+孵化”两手抓的小米,加上雷军爱卷、能卷、多卷的作风,说不定真能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

毕竟雷总当初官宣造车时就说了:小米手上现金有1080亿(2023年小米现金储备已去到1363亿),我们亏得起!

02 排队IPO,争抢AI风口

翻开近期递表的招股书,没有一家公司是不亏的。和黑芝麻智能三年亏损近百亿,地平线三年亏损超175亿比起来,纵目科技甚至有点“小巫见大巫”。

若说“烧钱”是压在智驾公司的头上的一座大山,那“亏钱”就是这个赛道的通病。

纵目科技在本次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也坦白:无法保证未来会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也就是说,若公司无法产生足够的收入并有效管理开支,公司可能会继续亏下去。

自ChatGPT问世以来,AI概念在二级市场疯炒,成为投资新标的。对于挣扎求生的智驾独角兽来说,AI也成了企业续命的“及时雨”。

三闯IPO的纵目科技,背靠知名资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国内智驾市场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AI+智驾”的双线道路,或将成为纵目科技突破瓶颈、扭亏为盈的关键一招。前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