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迎风起飞,政策引导助推有序发展

中国智能制造网 中字

今年以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求的不断释放,给我国无人机带来了一波新的发展潮。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病毒消杀、电力巡检、物流运输、交通执法等多方面的深入应用,不仅让人们进一步看到了无人机应用的实际价值,同时也推动了其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扩张。

在此背景下,消费级与工业级市场的不断开启,让民用无人机迎来了爆发的前夜。随着发展的持续升温,未来企业和资本市场对于民用无人机的青睐或将进一步加剧。同时,民用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也将加速走向繁荣,潜在市场空间有望得以持续释放。

民用无人机应用场景愈发多元

按照应用领域划分,无人机被分为了军用和民用两类。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的不断降低,消费级无人机大门的开启,让民用无人机开始崭露头角。在传统农业、工业、娱乐、电力、通信、救援、物流等领域,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

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无人机因为具有使用灵活、应用成本低且作业效率高的显著优势,因此能够代替人类完成一些枯燥或危险的任务,能够展现出显著“换人”价值。故而,不管是无人机企业、传统行业还是普通民众,都对无人机给予了高度青睐,行业消费需求与日俱增。

在此背景下,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单位已经超过了130余家,使用量也已经超过了15000架,民用无人机的种类日趋丰富。不仅是传统主流应用,现阶段诸如边境巡视、野生动物追踪、纪录片拍摄、航船物资运送、两极冰川观察、近海鲨鱼预警等小众应用也在日渐增多。

综合来看,当前民用无人机的主要应用是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和商业演出三方面。但与此同时,一些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物流应用、通信应用以及侧重专业化、小众化的细分领域应用也在加速崛起。未来,在飞控、传感等技术进一步升级下,可以预见其应用还将更为广泛。

火热发展下行业管控渐成关键

不过,随着民用无人机应用的日渐多元和加快,其行业管理也在变得愈发麻烦。无人机种类与数量的增多,意味着无人机的使用也在增多,同时人们对不同无人机的具体使用也面临不同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就成为一道难题。

近年来,由无人机应用而引发的问题便不在少数,其中在安全方面的事故更是尤为引入关注!无人机不仅会因为接近一些军事目标、政府机关而威胁国家安全;同时也会因为偷拍、伤人、非法运输而破坏公共安全;此外“黑飞、扰航”等也容易影响飞行安全。

造成上述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一方面除了无人机应用和数量的增加外,另一方面最主要还是行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法规标准的缺失。与此同时,无人机管理成本的高企、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成熟和使用者相关知识与意识的缺失,也在一旁火上浇油。

因此,在当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应用发展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弥补技术、监管与应用间的差距至关重要。只有让无人机生产技术和行业监管跟上市场应用的步伐,才能避免应用过程中各种乱象的滋生,才能给予无人机一个更加利于发展和成熟的良好环境。

政策加持未来市场或持续增长

据业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用无人机到2020年产值有望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为40%左右;同时到2025年,在年均25%以上的增速下,其产值还将达到1800亿元。可以看出,接下来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发展还具有广阔蓝海和潜力。

那么,面对民用无人机的广阔市场前景,我国应该从何处着手解决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呢?

2016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无人机产业;同时2017年,工信部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8年,民航局也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对无人机经营许可的申请和飞行监管做了明确规定。此外在2019年里,深圳、浙江、西安等一批地方政府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针对性的加强无人机管控。

可以看出,政府和行业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与标准,正成为规范无人机行业发展和应用的有效途径。政府监管的强化、行业标准的完善,未来将为无人机腾飞保驾护航。在此基础上,日前工信部又在征集《民用无人机生产制造管理办法》的修订意见。

此《管理办法》一出,未来无人机监管将进一步从应用领域深化到生产领域,让我国的无人机监管政策形成一个囊括各方面的闭环。在此趋势下,未来无人机的发展或将再度提速,行业市场也将持续增长,而我们将翘首以待!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