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格斗会像电竞一样成为“全民爆款”吗?

亿欧网 中字

“竞技体育的魅力往往是通过团队协作呈现的,团战模式的加入能助推机器人格斗往职业化竞技体育方向去发展;另一方面,团战相当于为机器人格斗原本的形态加入了一个维度,升维之后把机器人格斗的紧张感、刺激感、观赏性都提升了数倍。”茹晨告诉毒眸。“团战”的设置对选手的操作能力、配合能力和经理人排兵布阵的策略要求更高,也极大增强了比赛的悬念感和戏剧性。

除了观赏性上的突破,创客星球也表现出希望能通过这一季《铁甲雄心》,在机器人竞技文化上有所深挖的想法。茹晨坦言,近年来全球机器人竞技已经呈现出固化的趋势,机器人格斗赛事和整个机器人竞技文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包括欧美、俄罗斯、印度在内的机器人竞技文化是一种单纯的竞技体育机制,在固定规则上会存在追求胜率的最优解,继而出现某种类型机器人占统治地位,最终观众会看到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在战斗舱格斗,我认为这背离了机器人竞技的初心。”

茹晨认为,这样的“极端”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很多机器人格斗赛事对于机器人竞技文化的传递出现了偏差。他认为机器人竞技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鼓励创新,去激发以青少年为主的观众的创新欲,进而培养社会范围内的创新文化——而这应该是一档节目或赛事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为了实现激发青少年创新欲的构想,创客星球选择将“青少年教育”融入节目和公司规划中。在今年暑假播出的《铁甲雄心》第二季中,专门设置了针对青少年机器人竞技类衍生节目《铁甲小雄心》,去普及机器人知识、培养青少年对于机器人竞技的兴趣。

“就像小时候看《变形金刚》一样,小朋友会把机器人当作自己的偶像来看。”创客星球在青少年内容上的布局,正是希望能将青少年的兴趣转化成对于机器人格斗领域的求知欲。在《铁甲雄心》第二季第一期中,杨迪最初选择的“海浪花”战队,就是由三位小朋友组成,比起拿下比赛胜利、取得更好的成绩,让小朋友也能参与其中或许才是更核心的目的。

“海浪花”战队

据介绍,在观看这一季《铁甲雄心》及衍生节目的观众中,4-14岁的青少年占比高达20%,而一般综艺中4-14岁的用户占比只有5%、6%左右。而这样的创作思路,也很容易激发家庭观众的关注度——到今年的《铁甲雄心》第二季为止,创客星球出品的铁甲综艺全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了30亿,电视覆盖家庭多达2000多万户,单就播放量和收视情况来说,已经超越了“硬核小众”的范畴。

“在我们的第一季节目里,当时接触的国内大概四十多支战队已经接近国内的全部体量,但是第二季我们的全球选手库已经覆盖了两千余人,其中中国的选手则超过两百人,这个倍数已经接近当初的四五倍。”茹晨满意地说,“所以我们觉得综艺帮我们增加了大众的认知度,在选手和线下观众群的拓展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是触达更多泛用户、实现破圈的第一步,之后会围绕这些IP会有更多的文化娱乐的产品形态出现,前端能够形成一个IP矩阵,并衍生出更多的业务来。而赛事,将会是IP矩阵的主轴。”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