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激增短板犹在 国产机器人价格优势面临挑战!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创新能力孱弱  销量增长难掩技术短板

虽然业绩亮眼,不过中国机器人企业的短板依然明显。

根据调查发现,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和4512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位,三星、日立、本田、索尼、库卡、西门子等公司紧随其后。

在这前十五位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11席,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而在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中国国内机器人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差距明显。

图片来自易观智库

一位曾在国内颇有规模的国产机器人企业任核心管理团队成员的投资人,在跟笔者交流的时候谈到,如果将原公司在2015年生产的产品和其老东家ABB在05年的产品相比,两者都不能说是旗鼓相当,技术差距可见一斑。

事实上,工业机器人有三大核心技术,其实也就是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控制器(控制技术),减速机,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而这些主要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都被外国公司把持。

图片来自:IDC研究报告

这些关键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方面,中国都处于起步阶段。媒体宣传动辄中国数千家机器人公司,实际上大部分公司是挂羊头卖狗肉,很多公司基本做不出机器人。

各地经信委摸底调研后报到工信部的行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800家机器人企业,其中本体企业200家左右。此次统计已经将工商注册里写有机器人名称而目前没做机器人业务,以及仅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公司,或者实际机器人业务规模很小、与机器人业务关联性小等的诸多企业,排除在外。

而且,绝大部分中国厂商生产的都是低端产品,多数是三轴,四轴,直角坐标的产品。严格地说,他们并不符合IFR所认定的“工业机器人”的定义,无论是价格还是技术含量都和我们常说的多关节机器人不能相提并论。

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认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因此,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迅猛,国内机器人企业仍然前路漫漫。中国巨大的市场却并未孕育出中国自有的可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和库卡)比拼的机器人企业。据悉,“四大家族”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以上。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