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多星期,几乎被“世石胜于雄辩,却胜不了AlphaGo”的新闻和衍生出的评论、言论、争论等刷了屏。而AlphaGo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笔者已不想再赘言,人工智能目前仍只能在电影里体验,但同样曾甚嚣尘上的工业4.0,却是离人们更近一步。
中国制造业占据了全球制造业20%的比重,但大而不强,中国迫切需要更高层面的创新来推动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对于推动中国从传统制造大国向智能制造强国的转变,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深圳市海目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目星科技”)精密激光及能源行业中心总经理张松岭看来,所谓的工业4.0就是,订单个性化、生产柔性化、管理智能化。“简单来说,就是将柔性生产和信息化结合起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海目星科技以激光技术产品为核心,着力打造激光相关领域产品,与富士康、苹果、伟创力等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因为我们)有多年的自动化生产线经验,对工业4.0的这个智能制造可能更能理解。”张松岭表示。
事实上,从目前来看,应用客户需求订单的小批量、多品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制造商需要将生产的柔性和精细化程度结合起来,而工业机器人恰好可以满足这样一个结合点。
以海目星为例,他们目前机器人业务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采购国外知名机器人,以配合客户的生产线,二是自主研发设计,做一些小型机器人。“小型机器人主要针对一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户。”海目星机器人事业部总监罗粤海介绍说。
采购机器人来配合和升级原有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制造工厂的主要做法,配合做好物流环节上的一些应用。若是要进行一些精细化的生产和装配,工业机器人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5年发布预测报告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2016~2018年的销量将分别达到7.85万台、9.81万台、12.27万台,年均增长25%左右。预计2017年之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将成为世界第一。而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或将增加接近一倍至40万,中国将成为最大驱动力。
数量上的需求背后更是对高品质的要求,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据了解,“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的市场份额近几年一路下滑,日益崛起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使“四大家族”的“神圣光环”正日益褪去。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我们还差一次工业革命,”张松岭认为,能顺应国家政策扶持,潜心做好机器人,助力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是海目星的核心梦想。
如今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和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持续扶持,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内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夯实了内部基础。提升技术,找准定位,做好产品,才能抓住工业机器人这一发展浪潮,“毕竟市场经济是个比较经济。”张松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