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航事件和韩国沉船看水下机器人发展的迫切性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具体修复过程如下:

  1机器人潜下水后,通过扫描检测,找到破损海缆的精确位置。

  2机器人将浅埋在泥中的海缆挖出,用电缆剪刀将其切断。船上放下绳子,由机器人系在光缆一头,然后将其拉出海面。同时,机器人在切断处安置无线发射应答器。

  3用相同办法将另一段光缆也拉出海面。和检修电话线路一样,船上的仪器分别接上光缆两端,通过两个方向的海缆登陆站,检测出光缆受阻断的部位究竟在哪一端。之后,收回较长一部分有阻断部位的海缆,剪下。另一段装上浮标,暂时任其漂在海上。

  4接下来靠人工将备用海缆接上中美海缆的两个断点。连接光缆接头,可是个“技术含量”极高的活,非一般人能够胜任,必须是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并拿到国际有关组织的执照后的人员,才能上岗操作。像这样的“接头工”,上海电信方面目前只有三四名。

  5备用海缆接上后,经反复测试,通讯正常后,就抛入海水。这时,水下机器人又要“上阵”了:对修复的海缆进行“冲埋”,即用高压水枪将海底的淤泥冲出一条沟,将修复的海缆“安放”进去。

  军事用途

  与前面的功能相比,水下机器人的军事功能毫不逊色,最近美国就研发了可以攻击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携带武器完全对水面舰艇造成威胁,甚至对潜艇也产生巨大威胁。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