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制造业将演变为不是产生就业需求的产业。首当其冲是电子产业,进而也会波及汽车工厂。“无人化工厂”,并不是说雇用员工完全会变为零。但是据统计,汽车生产方面每个从业人员的生产数量已经变为10年前的2~3倍。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悄然开始。
“制造业=就业托盘”的传统认识,无疑将发生巨大变化。这个时代,制造业已经不仅仅是制造,还需要在追求服务等附加价值中,同时带动增长与就业。
我国工业机器人比例约为千分之三
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有引进机器人这个计划,包括富士康、创维等,而且很多公司都在投资研发生产线,来顶替工人。”
“一方面中国的需要比较多,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被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也已经大面积使用工业机器人,中国还是有很大差距,比如国外一百个工人里面,可能有三台机器人,但我们国家可能一千个人里面只有三台机器人。”吴新宇说。
能否大规模发展,与人力成本有关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那就是制造业的数字革命。这里的“第三次”简单地说,是指工厂的“无人化”与“批量定制。
“我国推广无人工厂也是一个逐步地过程。”吴新宇认为,中国的人力成本和国外比上涨了很多,未来我们的无人工厂需求很大,但是和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
他认为,工业机器人会大量进入一些工厂里面,会取代百分之二三十的工人,会解放大量的劳动力,进入服务行业等其他行业,这是我国近几年来的目标。
但是未来能否大面积使用无人工厂,这与人力成本有关。“如果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能顶替一个工人一年半的工资,可能很多工厂就会买,如果人力成本还是要上涨,有这个趋势的话,我想,未来采用工业机器人的工厂还是比较多的。如果人力成本到了日本、欧洲那种状态,估计我们所畅想的无人工厂也会越来越多。”吴新宇说。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刘奕华分析指出,“无人工厂”使用机器人生产,虽然先期投入资金很大,但长期效益比人工划算;而且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可减少人为质量问题。“不过,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精细加工环节,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过渡中间环节,技术实施有所欠缺,这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刘奕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