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冲锋者的梦醒时分
7月11日,据深交所官网公告,上海思客琦智能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客琦”)主动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
至此,这家高度绑定“宁王”的智能装备集成商,在挣扎两年后,IPO之路还是走到了终点。
一波三折,及时止损?
思客琦成立于2012年,公司主营业务聚焦新能源装备领域,产品覆盖电芯装配、模组成型、PACK封装、电池回收拆解等锂电池制造全流程。
2022年6月29日,思客琦首次递表冲击资本市场,拟发行不超过2172.6万股、募资5.66亿元,用于新能源智能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而在申请受理仅一个月后,公司就收到了深交所围绕上市板块、高管履历、营业收入与成本、客户与供应商等27个问题的“死亡”问询函;
直到2023年1月5日,“答题”压力山大的思客琦才回复了第一次问询,但深交所显然对“答卷”不满,4天又再度发问;
2023年3月21日,在思客琦针对第二轮审核问询函进行回复后,深交所1个月后发出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
经历近1年的“折腾”后,公司于2023年6月1日成功过会,即将“柳暗花明”。按常理,公司本应在通过上市委审核后6个月内提交注册,但思客琦却迟迟未有动作。
直到2024年3月31日,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IPO被中止审核。而后又过了4个月,思客琦决定与保荐人主动撤回申请,宣告第一次IPO以失败告终。
从受理到终止,思客琦的IPO之路走了整整两年时间。期间众多戏剧性转变,受困于大环境,但更多的是,一场资本冲锋,暴露了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足以应对市场铁律监管、股民殷殷期待。
企业为节约成本,及早撤回、及时止损,虽说不排除为之后上市路“扎寨屯粮”的准备,但总透露着一股“早死早超生”的荒谬感……
事实上,自4月份的新规出台后,一级市场就掀起了一股“撤单潮”。
据数据,2024年4月至6月有超170家企业主动撤退,足见新规威力之强。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严管能大大降低“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总是好事。
IPO终止背后
从业绩上看,公司2019年至2022年1-6月营收分别为1.67亿、2.75亿、8.58亿、5.52亿,增长喜人。而根据公司年底猛加订单入账的惯例来看,2022年度营收极有可能创新峰。
净利润方面,公司除了2019年亏了750.53万,其他年度都是赚的,并且也不存在巨额分红这一重大隐患。
说了好的,再来说点问题。
最突出的,公司过度依赖“宁王”这条大腿,与宁德时代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2020年至2022年,宁德时代作为第一大客户,为思客琦贡献了43.31%、65.71%和54.39%的销售额。
这种高度依赖不仅增加了经营风险,如果宁德时代减少或停止采购,将对思客琦的经营造成重大打击,而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可能会限制公司的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此外,还会引发监管机构对其独立性的质疑,深交所也在问询中对此二度发问。
并且,思客琦与宁德时代除了客户集中度太高,还存在“股东争议”,不过这点盘起来太长,有机会再另写篇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此外,新能源电池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扩产、降成,这种压力也传导至上游设备供应商,强大的“内卷”效应导致集成商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这一点从思客琦的毛利率就可看出来。
2019年-2022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1.12%、23.72%、19.03%、17.22%。
而这或许只是开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中,不少中小型设备厂商已经开始退出市场,而剩下的玩家则不得不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之间艰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