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个班,优必选暴涨450亿?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惊呆!一天把估值干到800亿

曾几何时,当鼓吹人形机器人元年的言论四起,相信大多数人都报以审慎的态度,老神在在:再等一等。

没想到,2024开年才过了3个月,成果展示、落地应用、巨头押注、破亿融资……一波又一波的好消息,差点把人砸晕……

而就在今天,机圈再落重磅炸弹!

01 突然发力!估值狂飙

去年12月29日,优必选(HK9880)在港交所敲钟,以“人形第一股”的身份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但亮相首日,一度跌破90港元/股的发售价,最低达88.25港元/股,最终以90.85港元/股,基本平收的成绩收盘。

而后,优必选股价虽有涨落,1月3日甚至一度跌穿69.80港元/股,但收盘股价波动并不大。

3月6日,优必选股价大涨88.13%,以让人惊掉下巴的202.800港元/股(最高价)收盘,总市值飙升至847.99亿,一扫上市破发的尴尬。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收盘,优必选仅成交181.44万股,成交额2.83亿。

从资金流入情况来看,无特大笔资金流入与流出,主要集中在散户的净中单。

而除了优必选外,机器人概念也飘红一片,涨幅高达2.32%,并有23家企业涨停,腾亚精工、珠城城科技、江南奕帆、赛摩智能、佰奥智能位列涨幅前5,最高涨幅达20.03%。

与优必选渊源颇深的“天奇股份”也在下午13点实现首板涨停。

天奇股份不仅是优必选的重要客户,有重要战略合作往来,更合资成立“无锡优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2%、78%。

02 为何异动暴涨?

纳入港股通标的

3月5日优必选被正式纳入港股通标的名单,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优必选股票,无需再额外开通专门的港股账户。这无疑让优必选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视线,也得到了被动基金的增量流入。

人形概念持续发酵

ChatGPT这个“划时代”产品的诞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AI狂潮。ChatGPT的成功,证明了AI已经拥有强大的认知能力,并且这一能力还正以人们过往难以想象的速度进化,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迈向现实,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动力。

如今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谓熙熙攘攘,数得上名头的巨头,无论是微软、谷歌、亚马逊还是英伟达,都在押注人形机器人,而国内外繁荣一片的景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那个男人”——马斯克。

根据马斯克设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在机器人历史上开创先河,成为“未来实用型人形机器人的基础”,量产后单价低于2万美元,并称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远超电动车,达100亿台之多。

最近,马斯克频频更新Optimus的新动态,如今的Optimus已经能蹦迪、瑜伽、叠衣,连饱受诟病的行走都流畅和快了很多。

而更让市场躁动的,是开年来频频出现的大额融资。1X凭借13页PPT获得1亿美元融资;Figure AI获得6.75美元的巨额融资,股东更是包含微软、OpenAI、亚马逊创始人、英伟达和英特尔的“全明星”阵容;国内选手中星动纪元融资1亿,宇树科技融资近10亿……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诸如微软、谷歌、英伟达等巨鳄也在积极研发布局,其丰富的算力和数据资源储备,无疑将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注入强劲动力。

近期,英伟达宣布成立实验室GEAR,正式踏入具身智能研究领域,并且还将与3月18日举行GTC 2024大会,OpenAI、DeepMind、Meta等核心企业也将参会,相信届时会引发新一轮热议。

而就优必选自身而言,创始人周剑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代表发言、入驻工厂实训、教育机器人UGOT斩获德国iF最高奖、人形机器人Walker X登上两会新闻中心上班……优必选用足够亮眼的成绩单,赚足了眼球。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去年以来,国家及多地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

去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

今年1月,工信部等7部门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直接将人形机器人列为突破重点。

来到两会,人形机器人成为热门话题,如何推动人形机器人生态建立、加速落地应用,是大会关注焦点,有代表提到:“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广的领域,要落实到生产方面,人形机器人要去大力发展。”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国家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随着未来更多政策的陆续落地,必将为产业化进程提供更大助力。

03 技术寒冬难扫

然而,所有的投资热潮都建立在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产业化落地的前提之上。倘若技术滞后、商业化进程缓慢,再熊熊燃烧的资本热情也难免会迅速冷却。

波士顿动力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这家享誉全球、技术处于顶尖水平的人形机器人公司,由于难以盈利,已被三度"出卖"。2013年先是被谷歌从美军手中收购,后又于2017年被软银买下,2022年又卖给现代汽车。诸多动作都源自技术浪费和现金流枯竭。

人形机器人造价,短期内却无法带来直接的商业回报,这正是整个产业面临的最大困局。即便是风头正劲的优必选也同样“流血上市”。

据招股书显示,2020财年-2023年前六个月,优必选的营业收入分别约7.40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2.84亿元、2.61亿元。2020-2022年收入整体增长36%,而2023年前六个月的收入同比减少7%。

不过短短3年半的时间里,优必选累亏金额已经超30亿元,深陷“增利不增收”的泥潭。

而技术研发也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拦路虎。

人形机器人不仅需要模拟人类的外形,更重要的是赋予其高度智能的认知、决策和行动能力。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诸多前沿科技需要高度融合,并打造出近乎于通用人工智能的系统。

然而现实远远落后于理想。

近期,Figure AI团队利用大模型的方式,教会其人形机器人Figure 01如何使用咖啡机。虽然经过训练后Figure 01可以独立操作咖啡机,但却缺乏对于操作顺序、细节动作的理解,机器人学习能力仍过于单一,远未达到人类大脑综合认知的程度。

04 产业链加速成型

人形机器人热潮,很大程度源于产业链的加速成型。"大脑""小脑""四肢"等核心环节正在逐步就位,为"量产"时代添砖加瓦。

头部企业加速研发和产线布局成为主导力量。

以优必选为例,其旗下工业级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进驻蔚来工厂,参与汽车总装车间的装配和质检作业,可见产线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除了本土厂商外,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扎根也为产业链注入新鲜血液。1月,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与宝马达成协议,将其首款机器人Figure01引入宝马的汽车制造工厂。

来自不同角度的合力汇聚,正加速产业发展,而产业链的日趋完善,将极大拉低整机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有望成为事实,产品价格更加亲民合理也愈未来可期。

05 写在最后

高盛曾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1540亿美元,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到解放生产力,人形机器人无疑正在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赛道。

而人形机器人,从短期难以盈利的属性来看,是一块需要长期耕耘的沃土,当前的投资热和产业规划,只是描绘出了它未来的蓝图,而真正的价值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不可否认,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优必选在在技术、应用场景等多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且利润也很难支撑起如此高昂的市值。

但投资往往具有一定的透支性。人形机器人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被寄予厚望,加之一众创新技术的释放,其市场前景无疑备受看好。投资者赌的是“未来已来”,优必选也因此充分享受到了想象力溢价,股价一飞冲天。

但总的来说,人形机器人的前景非常明朗,需求也真实存在,只是那个美好的“未来”究竟何时才能来到?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对于商业化,大家都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硅步千里”也是行业的真实写照。

任何的革新都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给予时间,也需要产业、资本、政府等各方力量的合力推动,只有在机遇与挑战之间寻求平衡,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起飞。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