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13页PPT,融了1亿美金?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OpenAI带火,一年不到融两轮,筹集金额破亿

当人形机器人Optimus在2022年特斯拉AI日展出的那一刻,它无疑点燃了全球对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无限想象。

而当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入这场算力竞赛时,一家隐藏在挪威机器人初创企业却给本就火热的人形市场再掷一枚重磅炸弹。

近日,来自挪威的一家机器人公司1X官宣完成1亿美元(约合7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方阵容豪华,包括瑞典知名风投基金EQT Ventures、三星,现有投资者Skagerak Capital、Nistad group也持续加注,而所筹资金将用于将第二代NEO双足机器人推向市场。

并且有消息称,1X仅靠13页PPT,就说服投资方开出天价支票,将1亿美金收入囊中。而这距上轮高达2350万美元的A2轮融资还不到一年,吸金能力不可小觑。

01 被OpenAI带火的1X

如果我们将时间回退至一年前,会发现1X的成长轨迹充满传奇色彩。

1X 这个名字第一次大规模刷屏是在去年3月,当时因推出现象级生成式AI产品ChatGPT,风头正盛的OpenAI,悄无声息地投了一家机器人初创企业,正式向具身智能领域跨入半条腿,并且领投人还包括老虎全球。

这对一个最初从市场边缘生根发芽的初创企业来说,获得OpenAI和知名VC的首肯,无疑预示着1X站在了行业最前沿,握有令同行望尘莫及的优势。

实际上,1X经历过一次改名,其前身为Halodi Robotics,由挪威企业家Bernt ?ivind B?rnich于2014年创立,公司致力于研发以满足世界劳动力需求的通用型机器人。

为何1X能在众多机器人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OpenAI青睐?关键在于其在核心技术上的独特优势和瞄准方向。

Revo1核心驱动系统

机器人的核心就在于“动”。

为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运动,1X自主研发出Revo1伺服电机。Revo1伺服电机专为低传动比机器人和柔性机械量身定制,系统使用哈尔巴赫阵列的特殊磁铁排列,使电机更紧凑轻巧,官方宣称扭矩重量比为世界最高,非常适合人形机器人的直驱运动。

Revo1的设计精妙地模仿了人体肌肉,能够实现柔性、有机的运动,为人形机器人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这也使1X能够成功研发双足机器人NEO,使其动作更接近人体生物力学特征。

产品矩阵覆盖多场景

1X目前共有两款机器人产品,一是已面向全球运营的轮足机器人EVE,二是还在开发中的双足机器人NEO。

EVE最高时速为14.4公里/小时,最多可承载15公斤重物,并持续运行6小时,它可以接收自然语言指令,与人类协作完成任务。

而新品NEO作为双足机器人,其结构和运动更加接近人类,可以步行、慢跑、爬楼梯,具有语音交互功能,应用则从更长远的角度,希望延伸至家庭场景的智能助手,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家庭服务、为行动不变的人提供支持和情绪陪伴。

从1X的产品布局来看,其商业化思路比较清晰,先从比较成熟的物流等应用领域进入,在积累产品经验和用户反馈后,再推出瞄准消费级场景的产品,这能使产品在性能和性价比上更接近大众需求,1X的人形机器人商用体系也得以构建。

初步实现商业化

事实上,1X并不是无人知晓的无名小卒,其旗下轮足机器人EVE配置双臂和四轮底盘,能执行如巡逻、搬运等商业任务,销量已破百台

2020年,公司与美国企业ADT Commercial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在美国商业建筑中部署150-250台机器人进行夜间巡逻,化身“保护卫士”;2022年,EVE机器人在Sunnaas医院进行测试,负责后勤管理工作,让医护人员能够专注于患者治疗,远离“后顾之忧”;2023年5月,EVE还作为安保人员入驻制造工厂,进行环境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

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很多知名玩家,都在还停留在概念验证与样机阶段,而1X已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商业场景的初步落地,算是一步不错的尝试。

训练数据沉淀

机器人的可靠性必须经过大量实验检验,而1X已在挪威仓库积累了50台机器人样本,用于执行各种训练任务和数据收集工作,这为后续融入AI赋能提供了第一手数据支撑。纯软件公司若想获得大量针对实体环境的训练数据,难度和成本将远高于1X,这也使得1X在数据积累方面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1X的CEO也表示,公司正以训练大语言模型的方式来教机器人,并试图让它们在完成任务时融入人类的行为与思想,这与OpenAI的主业也巧妙地接轨了。

EVE机器人在使用大模型学习后,可以自主在拐弯处导航并乘坐电梯,而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与时间推移,它在日常工作中也将愈加高效。

奔向具身智能

近年来,从弱AI到超AI,AI概念层出不穷。而随着ChatGPT掀起的新一轮AI热潮,为机器人赛道打开了新方向。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不仅带火了算力,也让人形机器人变身“人工智能终极形态”成为各路玩家争相涌入的新赛道。

而所谓具身智能,是指AI系统必须具有与复杂环境进行物理感知、交互,并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同时能从实时交互中获得反馈并不断学习、进化。

而这一定位正契合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属性,因此两家公司能“牵手”,也不足为奇。

多方看好,估值水涨船高

除了OpenAI之外,软银的孙正义也曾对1X表现出极大兴趣,有媒体报道软银考虑领投一轮超7500万美元的融资。虽然此次融资,并未见软银身影,但由此可见得孙正义还是没有放弃“铁臂阿童木”的机器人梦,也反映出1X的投资潜力。

在此次融资中,知名科技巨头三星旗下的风投公司三星NEXT也赫然出现在资方名单中。而在此前,三星也官宣组建团队,进入人形机器人行业。根据三星2024“加强芯片业务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战略重点,此次与1X合作,或许是想渗透人形机器人的消费级应用,成为其智能硬件的又一重要布局。

02 结语

自1972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类人机器人WABOT-1开始,人形机器人已走了半世纪,而如今,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电影中走进现实。

自从2016年AlphaGo击败了人类围棋高手以来,依靠大规模神经网络训练的人工智能开始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ChatGPT引领的AI革命,更是为逐渐遇冷的机器人行业带来一缕春风。

当前,软件和算法是仍然机器人发展的瓶颈,依靠传统编程已经很难赋予在智能方面的新突破。而利用大语言模型训练,能为机器人提供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机器人理解语言指令、视觉信息,并据此做出反应,完成任务。

1X能获得OpenAI等资本追捧的关键,正是后者看好了双方在AI赋能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前景。

OpenAI作为通用AI技术的引领者,拥有着业内顶尖的机器学习算法实力,这些包括智能语音交互、多模态感知融合、元学习迁移等方面的核心技术,都可有效应用于复杂环境中的机器人,为机器人提供可靠的“大脑”。

而部署在真实环境中运作的机器人平台,也将为OpenAI算法的训练和验证提供更丰富的多模态数据。这种互利的合作关系,正有助于双方实现破局,“AI+机器人”的创新尝试,也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想象空间。

如今,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崛起的阶段。领先的科研机构与产业公司都在蠢蠢欲动、各显神通,人形机器人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初步商业化,进入大众生活。

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是必由之路,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深入理解人机协作的本质,人与机器的优势需要互补而不是对立。而最终能否打开市场,还取决于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需求,为人类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变数太多,领风者还不确定,只有持续创新与用户导向,才是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人形机器人的下一个传奇篇章。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