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十六年,张勇功成身退还未休,云端之变能否破局重生?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01“逍遥子”挥袖作别,张勇时代落幕

四年前的9月10日,在阿里20岁生日的那一天,在热闹盛大的年会上,伴随着掌声与庆祝,马云正式退休,张勇接棒一把手,开启了阿里制度传承的第一步。

四年后的9月10日深夜,阿里通过全员信低调宣布已完成集团管理职务交接,蔡崇信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集团CEO。至此,“逍遥子”张勇正式卸任两位陪伴阿里从创业年代一路开荒拓土走来的元老将主导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阿里权利重回“十八罗汉”。

自2007年退出盛大,加入阿里,张勇已伴随阿里16年光阴,蔡崇信在全员信中用“成绩斐然”高度评价了张勇为阿里做出的成绩和贡献:他创造了双十一这个家喻户晓的全球消费者狂欢节、带领天猫加速发展推动了全面互联网大潮、带领集团进行无线化转型、带领集团进军多个领域并进行全球化布局。

纵观阿里的发展史,阿里并不是不懂变通的“钢铁长城”,反而一直都很“活”。从2011年,阿里将淘宝一分为三,天猫也因此孕育而生并成为全球最大B2C平台,电商行业正式踏入平台时代;2013年,阿里搭建全球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向移动化全面转型;2015年,阿里构建“大中台、小前台”体系,让阿里登顶中国互联网业绩和声望顶峰;再到彻底改变阿里“吃大锅饭”传统,六大业务拆分,各自为营,自负盈亏的“1+6+N”……

阿里的每一个变革,都让阿里在发展关口迎来新的机遇,而在这每一个重大发展节点背后,都有张勇的身影,“成绩斐然”这四个字,张勇完全受得住。

张勇接棒一号位的4年里,阿里虽然业务版图不断扩张,但面对疫情、政策环境变化、竞争格局巨变等多重因素影响,阿里已不再是一路高歌猛进、“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的互联网霸主。如今的互联网,群雄并起,内卷严重,阿里不仅强敌环伺,甚至连核心的淘天电商业务,也遭拼多多等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蚕食。

创新不足,增长乏力,24岁的阿里也难逃“中年危机”。这或许并不是张勇交出掌舵权的直接原因,但在阿里在拆分变革后交出的成绩单(2024财年Q1财报)中不难窥见,改革对于面临增长困局的阿里来说,确实是实现触底反弹的“一味良药”。

此次执行层的管理交接,张勇退隐和“十八罗汉”重回台前冲锋这一巨变,或许能为阿里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02 阿里云再生变数,元老回归接棒

张勇在6月20日的全员信中提到卸任集团后,将专注阿里云业务,以阿里云一号位身份带领阿里云上市,但在此次权利交接中,张勇连阿里云董事长和CEO身份也一并放弃,彻底脱离一线业务,连内部员工都感叹事发突然,甚至“怀疑邮件打错字了”。

张勇退出后,吴泳铭兼任阿里云董事长与CEO。作为“十八罗汉”,吴泳铭1999年加入阿里,他技术背景深厚,曾以首席技术官的身份,带领团队完成B2B、淘宝、中国雅虎P4P、支付宝等多个重要项目的底层技术架构,并创建了阿里妈妈平台和手机淘宝,除此之外投资眼光是十分毒辣,曾主导过UCWeb、高德地图、陌陌等公司的投资并购,在阿里内部有极高的声望和号召力。

在阿里云即将失去“群龙之首”的情况下,懂技术、懂业务、懂商务的吴泳铭确实是阿里云CEO的不二之选,他的接任或许能为阿里云带来全新视角。

事实上,如今的阿里云确实处境艰难。在阿里消费、云计算、全球化的三大战略下,阿里云无疑代表了阿里科技驱动商业的决心和魄力,然而在成本与市场各种因素的夹击之下,阿里的“云”仍难逃增长魔咒。

数据显示,阿里云也曾有过连续6个季度同比增速超100%,被视为阿里新增长引擎的辉煌时刻,但自2018财年第一季度开始就开始稳步走向下坡路。2023财年第四季度,阿里云首次出现负增长,并且领先地位被竞争对手对齐赶超,华为后来居上,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也受挤压。

阿里2024Q1财报中,阿里云虽营收2.5亿,同比增长4%,但营收占集团比重仅有10%。阿里的云,并未成为阿里业绩的关键力量,也为承担起成为新增长曲线的厚望。

目前,尽管云计算已是千亿市场,但真正的增量空间却正在萎缩,如果不能打开新的蓝海,云计算可能再次陷入增长危机,而AI或许就是点燃下一场云计算革命的火种。

03 AI赋能,云端发力,阿里云的关键一战

9月21日,“新官上任”的吴泳铭发布全员信,明确“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并表示将根据这两个战略重心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这两个战略都与阿里云当前的发展形势和未来走向高度契合,AI技术的突破将继续为云计算产品的演进升级赋能,而以用户为导向也将促使阿里云提供更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的标准化云产品。

张勇曾表示:AI技术带来的变革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方面,AI模型训练的算力需求巨大,要加载100GB的预训练模型,通常需要一块具有至少100GB的显存的GPU,成本更是让没有点家底的企业“望而却步”,这也造就了NVIDA一芯难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大模型推理阶段也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生成式AI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4.4万亿美元的价值。随着未来人工智能渗透到更多领域,将为高性能、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继续释放巨大市场空间,这必将催生新的云计算浪潮,阿里云也将长期从中受益。

此前爆火的“妙鸭相机”,上线一个月内,其在阿里云平台上的算力需求在一个月内就暴涨了数百倍,在阿里的紧急扩容下,海量访问导致的排队情况才有所缓解。此外,阿里云还推出了多款自主研发的AI产品,如通义系列大模型。而在促进大模型技术生态发展上,阿里云打造的开源平台魔搭已经汇聚了超过200万开发者、上千个模型,积累了强大的协同创新能量,也让魔搭成为大模型时代的“GitHub”。

但是放眼未来,面对蜂拥而至的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提升可谓“地狱级别”,加之用户的应用需求日新月异,如何打通工业互联网、工业制造等更多场景,成为阿里不得不考虑的命题。

阿里云要成为这场AI竞赛中的长期赢家,路还很长。

04 隐退一线,转行VC,机器人能否继续受宠?

此次调整后,张勇将彻底隐退一线,除首位“功勋阿里人”荣誉称号外,张勇还将获得阿里的10亿美元资金以支持其设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基金。尽管在互联网界,大佬级人物隐退一线管理后投身VC,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职业发展路径,美团前COO干嘉伟加入高瓴资本;快手创始人宿华频繁亮相各类项目路演......

张勇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未来将在哪个细分领域有所作为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和猜测,其中机器人赛道呼声颇高。

阿里在消费级和工业级机器人领域早有布局。早在2017年,阿里就成立了消费类机器人公司天猫精灵;并曾与软银共同投资人形机器人Pepper;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也大规模部署各类智能机器人;并且此前,阿里宣布旗下自主研发的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将接入工业机器人,让机器人可以和人类一样感知环境和理解交互指令,赋能工业制造。

近年来,借助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投资方向,在这一趋势下,张勇抓住机遇瞄准机器人,抢占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也是情理之中。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