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Q2净亏4776亿!终结疯投,“All in AI”掘金止血,孙正义机器人梦能否再续?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8月8日,软银集团(SoftBank)公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4-6月)的财报。数据显示,软银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在该季度净亏损4776亿日元(约240亿人民币),投资损失6990亿日元(约352亿人民币)。

01“毒角兽”频繁暴雷,寒冬之下,“疯投海王”也被割韭菜

30分钟200万美元投雅虎,6分钟2000万美元投阿里,造就了孙正义“独角兽”猎手的风投神话。

高调而激进的投资策略,风口之下,曾一度将孙正义送上日本首富的王座。然在如今宏观经济动荡、科技股泡沫破灭的寒冬之下,软银亏损连破记录,公司资产大幅缩水,甚至需要依靠不断抛售阿里股票来“续命”,加之所投企业接连暴雷:百亿投资的Wework巨亏面临退市,社交平台IRL数据造假关停,独角兽大变“毒角兽”,在轮番的冲击下,孙正义的果敢似乎都变成了莽撞,不得让人感叹阿里的投资神话难以复刻,“风投海王”的光环也在逐渐消失……

软银投资脚步之快,投资标的之广,投资金额之大,颠覆了传统VC的运作逻辑。过度追求速度和规模,强调“做大赌注”,大肆撒网,软银这种铺天盖地的投资模式无异于抬高了企业本身的价值。

如今泡沫破灭,软银的滑铁卢也在意料之中。

02布局机器人转守为攻,“All in AI”成最后赌注?

ChatGPT的问世,给沉寂许久的科技圈投入了一枚深水炸弹,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不仅强势将大语言模型的强大潜力摆到台前,其荡漾的波纹更是渗透各行各业,打开了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的大门,各方资本和科技巨头争先入局,也催生孵化了一大批初创企业,AI的“iPhone”时刻已经到来。

面对AI热浪席卷的态势,冻结投资、“躺平”数月的孙正义也坐不住了,再次重回台前,正式官宣软银将抓住机遇“All in AI”,希冀处于爆发期的AI能为软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过去三年,软银因现金流问题保持“防御状态”,如今孙正义带着5万亿日元振臂振臂高呼“希望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领导者”,不难窥见其向AI领域进攻的决心。

AI或成软银摆脱负债阴影,拨云见日,打赢“扭亏为盈”翻身仗的最后赌注。在宣布“转守为攻”后,软银将第一杆枪瞄准了机器人,闪电出手入资两家机器人企业:Telexistence和Greenbox。

Telexistence专注新零售和智慧物流领域的机器人研发,公司成立于2017年,已完成近1.7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除软银外,还包括Globis Capital Partners和富士康等知名风投机构和大型企业。此外,软银和Symbotic联合成立的智能仓储物流公司“Greenbox”也成功落地。

由此可见,孙正义入局AI的决心,其“转守为攻”的战略不是空头支票。

03早有涉足,孙正义的“阿童木”能否成真?

事实上,软银一直非常看好机器人领域,其投资的机器人版图已具规模。

软银曾先后投资了波士顿动力、仓储机器人Berkshire Grey、物流机器人Fetch Robotics、送餐机器人Bear robotic、医疗测试机器人Opentrons等。

软银的投资触手,也延伸到国内,协作机器人研发商节卡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商思灵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无人驾驶制造商擎朗科技、清洁机器人研发商高线机器人、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达闼科技等都曾得到软银入资,并且这些机器人企业都已为行业独角兽,其中获3亿投资的节卡机器人已敲响IPO之钟,达闼科技也预计将于今年赴港上市。

软银在中国机器人市场埋下的种子,相信在不久之后将迎来“花蕾绽放”。

纵观软银的投资史,软银共在机器人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两笔:一是9.21亿将波士顿动力收入麾下,二是寄托了孙正义“阿童木”之梦,诞生是为了“让用户更加快乐”的Pepper面世。两者一个叫好不叫座,商业化返利,多次转手抛售;一个销量惨淡陷入亏损泥潭,最终被停产。

土地主也怕烧钱。

软银从大力投资、强势撑腰,到遗憾梦碎、草草收场也不过短短数年。波士顿动力与Pepper商业化的坎坷之路,让孙正义也意识到属于“铁壁阿童木”的时代还未来到,也让软银开始转换战略,着重在物流领域和消费级机器人的布局。相较波士顿动力的“炫技”和Pepper的“虚拟陪伴”,这些机器人更加落地务实,能在特定的场景中真正帮助人类完成工作,提升生产效率,更容易获得盈利,打造品牌口碑。

04机遇与挑战并存,机器人是一门好生意吗?

当前,全球机器人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传统工业制造与新兴消费领域因机器人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强等优势,能极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而对机器人需求殷切,在庞大的需求催生下,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行业同样面临着挑战。首先是技术门槛,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对精细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对于不同应用场景下机器人的额智能性、稳定性、灵活性等技术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商业上找到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控制生产成本也是问题,机器人零部件众多且部分核心部件造价高昂,售价匹配成本意味着受众有限,很难实现商业化;售价低于成本意味着入不敷出,企业不盈利也无法维持运营,Pepper的落幕是很多机器人厂商无可奈何的缩影。

总体而言,机器行业存在巨大发展潜力,也因此吸引了众多企业积极布局,但机器人行业需要长期投入。相信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属于机器人全面产业化的春天即将到来。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