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27亿后,海康机器人终于确定要上市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近日,海康威视宣布,拟将控股子公司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而就在6月6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海康威视旗下子公司萤石网络IPO刚刚过会,此次分拆意味着海康威视分拆子公司至A股上市再添一例。

据了解,海康威视直接持有海康机器人60%的股权,是海康机器人的控股股东,本次分拆完成后,海康威视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将维持对海康机器人的控股权,海康机器人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仍将反映在公司的合并报表中。

海康威视表示,通过本次分拆,海康机器人将成为公司下属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的独立上市平台,并充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海康机器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海康机器人上市时机已至

资料显示,海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2亿元,主营业务为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增值服务,与海康威视的主体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间均保持高度独立性。

近年来,海康机器人抓住风口,业务发展迅速,海康机器人发布的数据显示,其机器视觉业务已服务全球客户逾7000家;移动机器人业务累计服务全球客户数超1500家,交付机器人逾30000台。

业绩上,在海康威视发布的公告中显示,2019年至2021年,海康机器人分别实现营收8.52亿元、15.52亿元、27.4亿元,每年基本实现翻倍的增长,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3亿元、0.8亿元、4.85亿元,可以看到去年净利润大幅增长。

今年1月,海康威视公告了海康机器人两笔总计超27亿元的投资建设项目,既是为了提高海康机器人的独立性,也是为了上市铺路。

其中,11.66亿元建设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在杭州市滨江区,主要用于海康机器人的办公、研发场所及配套设施场所等;另外将投资15.34亿元建设海康机器人智能制造(桐庐)基地项目,在杭州桐庐建设海康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工厂,两项资金均为海康机器人自筹资金。

两项投资将助力海康机器人持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通过项目实施,可有效支撑海康机器人的持续研发创新,进一步提升海康机器人自有产品的定制生产交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海康机器人业务发展,为公司战略规划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无论是从营收还是业务布局上看,海康机器人都走到了即将上市的路口,此前在传出要被分拆上市的消息后,海康机器人也被券商市场普遍看好,已有多家券商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抓住移动机器人市场风口

移动机器人,如果说前几年还处于市场培育的阶段,那么如今就是实实在在的来到了商业化场景落地,拼快速起量的爆发阶段了。

数据显示,2021年度,中国市场企业整体销售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72000台,同比增长75.61%,市场销售额达到12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了36家,同比增长50%。

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维科网机器人预测未来几年移动机器人市场潜力仍将加速释放,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将超过30%,预计到2025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250亿元。

同时,海外移动机器人市场需求也在加速扩张,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地区,持续存在劳动力短缺且用工成本高、仓库租金压力大、效率低下等痛点,迫切需要通过物流自动化升级提高存储密度、降低用工成本等,以减轻运营压力,实现降本增效。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海外销售额达到了25亿元,占整体市场的20%,海外市场营收成为了不少企业营收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这也表明了走向国际市场将成为移动机器人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海康机器人能快速走到如今的地步,也得益于其早早的布局了海外市场,在2018年,海康机器人就已获得国内首张移动机器人全指令CE证书及工业4.0证书,标志着海康机器人的产品在各方面均达到欧盟及国际标准,为进军海外市场做好了准备,短短几年时间,海康机器人产品已远销超50个国家及地区,成为了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全球领先企业。

未来,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和缓,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整体市场的拉动,国外市场将成为中国移动机器人企业竞争的一大着力点,也是国产企业和品牌更好的突破窗口,想在移动机器人行业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把握好国内外两大市场将是必然的选择。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