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长期稳定增长。
工信部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3.7万台,同比增长19.1%,而今年在高基数的情况下再次获得了突破,1-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68694台,同比增长57.8%。
在工业机器人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并联机器人在市场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凭借着高速度、高精度的特点,在食品、医药、包装、电子等轻工业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已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中国并联机器人销量从2014年的625台增长至2019年的462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9.4%。
得益于机器换人的需求日益高涨,预计到2023年中国并联机器人销量有望超过2万台,未来五年还将保持42%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成为工业机器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并联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的细分品类,指手臂含有组成闭环结构杆件的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主要由动平台、静平台和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支链构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具备运动速度快、刚度大、精度高等优点,在应用上与串联机器人可形成互补,主要用于集成机械设备及生产线中的高速分拣和包装环节。
中国的主流并联机器人为具备3个空间自由度和1个转动自由度的Delta机器人,业内也通常称为“3+1轴并联机器人”,占据了整个并联机器人市场70%左右的比重,2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占据20%左右的比重,其余的并联机器人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落地。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由于具有重量轻、精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搭配视觉定位系统后可快速完成工件的拾取、码垛等操作,并联机器人在日化、3C电子、食品、制药等轻工行业受到高度关注,从消费分布上看,目前3C电子行业对并联机器人的消费量最大。
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近来并联机器人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各种参数开创新高,速度上,已超过620次/分钟,臂展上,达到300—2600mm,负载上,涵盖0.5—50kg,精度上,拾取精度可精确到2微米。
蔓延至今的疫情深刻的改变着我国制造业的格局,尤其是在食品、医药、日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蓝领工人数量早已达到千万级别,为应对这场不确定的事件,摆脱对人工的过度依赖,诸多企业进行自动化升级的需求强烈,而这正是并联机器人的天然应用市场。
MIR DATABANK数据显示,在并联机器人主要的应用行业中,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都在大幅增长,其中医疗用品增长45%、食品饮料增长42%、化学制品增长33%、汽车电子增长34%。
更具体来看,2021第三季度,医疗用品、日化产品、电子产品、乳品、饮料、副食品等的分拣、包装需求持续稳定,调味品、火锅底料等新兴市场对并联机器人的需求增加。
近年来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与用工成本的快速上升,对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更为依赖劳动力数量且利润较低的轻工业来说,已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并且年轻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提高,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要求提高,普遍不愿意从事简单流水线工作,制造型企业面临严峻的招工难问题,机器人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并联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拾取、包装等重复、简单的应用场景中,已可以实现对人工的完美替代,且整体速度可以达到人工速度的1.5-2倍,在上述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趋势下,并联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已经被打开。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现代科技应用的最高结晶之一,是我们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必由途径,然而我国虽然是工业机器人大国,却还不是工业机器人强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国产品牌只占了30%左右的份额,且基本都处于中低端赛道,高端的甚至不到10%。
而在抢占工业机器人市场这场竞争中,并联机器人领域却是少有的,以国产品牌为主的工业机器人细分品类。在2014年,中国并联机器人市场还是ABB、发那科等国外龙头企业的天下,占比超过80%,但随着国产企业的努力,如今国产并联机器人市场份额已超过75%,这显然非常难得。
如今国内已发展出了如阿童木、勃肯特这样的并联机器人领先企业,不管是技术上,还是产销量方面,都追上了ABB、发那科这样的老牌机器人龙头企业。
据了解,阿童木机器人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000台,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日化、3C等细分行业,业务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累计服务超300家规模级企业客户。
勃肯特将并联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突破到了新高度,产品在食品、医药、物流、日化、3C及新能源等行业的理料分拣、装托装箱、生产装配、精密测量、精密定位等应用中得到广泛认可。
此前,勃肯特表示,得益于并联机器人市场的成熟和终端需求的持续释放,再加上公司正确的布局,预计今年整体业绩较去年全年增长将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