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集成商竞争激烈,暂未形成规模效应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

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集成商在下游行业复苏时能充分受益,展现出相对更高的弹性。但与零部件和本体环节相比,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竞争激烈,与上游议价能力较弱;且在不同行业之间横向拓展困难,企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集成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image.png

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占比(资料来源:MIR官方数据)

由于系统的非标性(产线非标性和人员非标规模效应差),不同领域的系统不能完全复制,行业的拓展存在高壁垒,同时集成商金流压力大,进一步限制行业拓展。因此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得益于本土服务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人才红利等,中国系统集成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占比高达 96%)。但由于系统集成的技术壁垒较低,与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毛利率水平也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高端应用领域(如汽车制造,电气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国产化率依旧较低。

image.png

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行业国产化率(资料来源:MIR官方数据)

以国内协作机器人为例,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终端价格持续下降。协作机器人成本由2014年接近21万,下降到2020年的11万左右。2018年全球及中国市场协作机器人厂商数量分别不低于60家、40家,而到2020年更是增长至不低于110 家和 75 家。同时随着更多国内集成厂商的加入,会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加速行业洗牌,长期来看会促进国产品牌的崛起。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集成商竞争激烈,暂未形成规模效应

协作机器人(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热度持续走高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分支领域。以200kg载重的移动机器人平台为例,2018年单机价格接近15万。仅两年时间,单价价格下降到10万左右。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集成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集成,项目非标性更强,项目复制难度更大。在移动机器人变得更柔性的同时,集成商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好的行业延展性。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下游:集成商竞争激烈,暂未形成规模效应

移动机器人平台(图片来源:OFweek维科网)

集成商作为连接机器本体厂商与终端用户的纽带,国产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快速成长会加速带动机器本体厂商的发展。在工业机器人销量与日俱增,国产品牌快速崛起的背景下,集成商与国内机器本体厂商如何迅速磨合,默契配合将是行业发展中尤为关键的一环。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