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医疗机器人的边界 弥补检验自动化的最后一步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对于2020来说,疫情一定是不能不提及的话题,它的出现改变了很多领域和行业,也导致有些行业因此受挫,有些领域带来利好。其中最直接带来红利的就是医疗行业,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本倾斜程度,都让医疗行业成为了最近火热的领域之一。

医疗行业仍保持着人工操作习惯

医疗行业作为一种传统行业,对于目前为止在医疗行业中只要与人相关的操作行为,仍然保持着人工操作的习惯,并没有像工业、制造业类似,大规模地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工。

仍保留这种习惯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主要原因是目前技术仍在起步阶段,其安全风险性过高。尽管医疗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5年,在2006年完成第一次无人操作的机器人手术,但是整体而言,医疗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仍在成长期,并不能适应这种柔性化较强的医学领域,具有自主分析能力的医护人员更加适合。

其次,目前国内医疗机器人发展处于导入阶段,仅有部分中心城市的三甲医院才有资格去尝试这种高新领域,进口机器不仅价格不菲,而且应用场景少,操作难度高等痛点仍没有解决。同时国内自主技术研发在培育期,尽管有些方面已经与国际技术接轨,但是总体来说,技术发展仍有一定差距。

最后就是国民认可度低,由于医疗机器人在国内属小众领域,并且新闻宣传量也较少,导致其技术门槛较高。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对它的认识并不够,所以接受程度较低,同时医疗机器人的费用较高,普通民众对于其费用支付比较吃力。综上所述,医疗机器人目前在临床使用普及率较低,医护人员进行人为操作仍然是最佳方法。

老龄化和医患关系推动医疗机器人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局面严重,并提前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5亿人口。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有关人口预测的结果得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7.63%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34.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1%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28.1%;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6.59%持续增加到2050年的22.36%。

根据当前老龄化严重的局面来看,老年市场在未来可能将是一片蓝海市场。由于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群体,所以老年市场与医疗市场在很大一部分上是重合的,因此老年医疗行业前景良好。

然而,这对于国内医院运营情况来说并不乐观,目前国内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护人员的数量始终不足,而且招募难度日益增加。根据医米调研的数据显示,我国仅32%的医生在“是否认为自己受到了患者的尊重”问题中选择“比较或非常受患者尊重”,同时有73%的医生认为当前的医患关系日益恶化,这也足以说明我国医患关系的严重性。

上述两项医疗痛点对于推动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有着不错的利好,医疗机器人的出现很大幅度地解决了这两项问题。医米调研的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到2025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手术机器人的起点是什么?

对于医疗机器人来说,基本上分为三类,分别是服务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以及手术机器人,其中最具医疗因子的机器人当属手术机器人,这也是其中对技术和资质认证要求最高的临床医疗机器人。不过对于手术机器人来说,难度门槛过高,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实现,那么手术机器人的起点在哪里?

磅客策(上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兆东表示,“在医疗领域可以分为4个过程,包含检验、诊断、治疗、康复,目前最有价值的是在治疗领域,不过现在体量较大的都在检验诊断领域,尤其是以检验为主。而在检验领域中的穿刺方面,最简单、风险最低的就是采血,这是一个极高频的需求点,极高频也就代表它就是一个刚需。”

探寻医疗机器人的边界  弥补检验自动化的最后一步

磅客策(上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兆东

(图源:OFweek维科网)

所以采血机器人非常适合作为手术机器人的起点,磅客策就是目前专注于穿刺机器人的初创公司,它包含哈工大的研发基因与哈工智能的技术底蕴,在穿刺机器人方面有着自己独道的理解和自主研发技术。

探寻医疗机器人的边界  弥补检验自动化的最后一步

(图源:磅客策(上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张兆东表示,“在上海的三甲医院内,每天的门诊量都是上万人次的,然而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点是,去医院看病排队是避免不了的。在经历了漫长的排队见了医生后,医生第一句话通常都是去验个血,这是很多人看病的日常。

不过对于医院来说,检验科就会出现卡脖子情况,因为排队的人很多,但是采血的护士配比不足。所以我们想的就是创造更多的护士,可以将采血机器可以贴着墙、放在楼道内,或者放在每个门诊每个楼层,这样就可以用更多的数量来解决医疗检验中转的问题。而且对于检验科来说,目前唯一没有自动化的领域就是采血,而后期的检验设备几乎全都实现流水线操作。”

医疗机器人的未来方向可能在哪里?

对于医疗机器人来说,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是它的天然优势,产品的有无可能就能为公司之间带来3-5年的差距。这也就是为什么医疗器械的迭代周期都在10年以上,而对于医疗机器人在诊断方面来说,它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磅客策将其未来规划设定为建立影像+AI+机器人的技术平台,将三项技术融合进医疗机器人内,对于它的场景适用和普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探寻医疗机器人的边界  弥补检验自动化的最后一步

桌面采血机器人

(图源:磅客策(上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张兆东强调,“对于目前的主流检测手段通常有三种,分别是CT、核磁共振以及超声。而CT和核磁共振的设备价格都在千万级,而最高级的超声设备仅仅在百万级别,这对于普及程度有很多优势。同时超声的适应症非常多,仅仅不能使用在有气体的器官内,在常见的胸腹腔等场景都可以适用。基于超声的广泛应用,在设计公司logo时,所以将其设计为三道弧线。同时,我们公司也是唯一实现实时导航技术的,与传统的影像图片不同,结合CT或者MR影像,磅客策将扫查的结果以动态影像方式呈现,让医务人员了解超声的前后空间位置和相关逻辑。“

考虑到性价比、使用场景、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磅客策认为超声是医疗机器人未来最适合的方向。医疗机器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机器人可以完成只有顶级医生才能实现的手术,将他们普及至更多的医院,解决当前专家少、诊疗过程不一致等问题,这也是磅客策的理想愿景。

尽管在医疗机器人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磅客策等企业的带动下,国内自主的医疗机器人及应用会在短期内实现长足的进步。相信在医疗机器人技术发展成熟时,微创治疗已经是常态化的手段,并且医疗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肯定会得到有效地解决。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