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娃哈哈、富士康...那些跨界的机器人玩家现在怎么样了?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大背景下的共同崛起,弯道超车也是可能

这些跨界的龙头企业看好的是制造升级的机会,现在投入未来更容易卡位。

和不少制造行业一样,机器人行业的国内涉及企业较多,但都很难触及核心,如果延续这种套路,机器人行业在未来也不会有大的发言权。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以成本最高的减速器为例,目前精密减速器市场大半被日本企业占据,当下国外机器人在减速器上的成本在15-20万,而国内的成本却在30万左右,比国外机器人成本高出近一倍。在伺服电机方面,国内公司的整体份额低于10%,在驱动器上同样如此:国内80%的驱动器需要从欧美和日本进口。

国外的巨头厂商往往能以巨大的采购量和签署排他性协议能够获得比较优惠的采购价格,而且很多工业机器人厂商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商,比如日本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安川和松下都属于全球最大的电机制造商。

全球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5%以上,据IDC预计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46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另一方面,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人)平均为80,其中韩国为728,日本为344,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仅为72,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未来在这个行业中,中国制造仍旧是低端生产的角色,干辛苦活挣辛苦钱。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在运动控制、伺服控制、减速机,包括人工智能和传感器上的技术都是相似的,中国今后如果想真正的成为制造强国的话,必须要在这些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商有突破,未来五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增长会非常快,介入机器人产业,方向正确,完全有可能在这五年之内实现弯道超车。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