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遇到一位心脏病患者,她需要通过机器人进行手术治疗。但即使我答应了免费帮她进行手术,她也仍因难以负担其他费用选择了放弃……”杭州术创机器人创始人Sudhir博士告诉动脉网,正是这样一经历,让他下定决心研发一款普通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手术机器人。
Sudhir博士放弃了在美国机器人心脏外科大夫和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的身份,带着所有积蓄来到中国对手术机器人进行研发。Sudhir博士告诉动脉网,他想要帮助更多的人,而中国不仅正需要这样一项技术,资本方也给予了他在资金上的支持。
打造中国手术机器人本土品牌,“价格+技术”优势助推产品落地
回顾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史,达芬奇系列可以算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者。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问世,垄断相关专利长达20年,几乎独霸市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改善了传统外科手术中精度差、手术时间过长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常见问题,但由于设备购买成本过高,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的医疗系统没有能力对这一系统进行普及化应用。在中国,该系统购买价格更是高达2000万人民币。高昂的价格,成为该系列手术机器人普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最大阻力。
杭州术创以系统更智能、操作更人性、成本更可控的理念,着力研发新一代治疗手术机器人,以更亲民的购置费用,令其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土壤。
目前,术创手术机器人Cadaver已开发至三代系统,并在印度进行相关试验。杭州术创创始人Sudhir博士告诉动脉网,Cadaver将有望于二个月内,在印度开展临床试验,继而推进在全球多中心开展临床试验进程。
该款手术机器人定价60万美元,约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价格的三分之一。除了在价格上的优势,在系统上,术创手术机器人可以进行模块化拆分组装,医师可以根据治疗需求将机械臂分置于患者周围,基于每个机械臂的独立程序,实现精准治疗。机械臂的自由调整和组合,以及在研发中不断更新换代的模块化组件,使以手术机器人心脏手术为主的术创手术机器人应用面扩大至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妇科、头颈外科等领域。
在操作应用上,杭州术创针对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改良设计。传统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医生身体需保持前倾,通过一个8英寸的屏幕观看内窥镜影像,易带来医生身体上的不适,导致手术过程中出现差错。术创手术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全景式开放系统,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更具人性化的操作模式。不仅能让医生看到自己的手、脚,而且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无需再保持前倾,而仅需背靠手术椅。
由于对操作系统的改良,其监视器也升级为开放式大屏(约26英寸)。26英寸的屏幕不仅意味着高分辨率画面与更大的图像,也意味着更高的放大倍数与精度。这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所无法实现的。
显示器以全景的方式将内窥镜影像呈现给主刀医生,使手术团队能够与主刀医生一样拥有三维观察视野,使手术过程更为高效、安全。同时,该设计还将帮助相关学员对手术过程进行学习。基于此杭州术创建立了相关培训模式以提升对于手术机器人的学习效率,即在系统中植入视频卡,以提供录制和回放功能,帮助医生之间进行远程交流、指导和学习。
术创手术机器人还具有智能化安全系统,通过配备基于磁传感器的眼动追踪仪,对碰撞情况进行监测,以避免碰撞产生。
“事实上,我们的机器人和达芬奇系统还有一个不同点,在于术创手术机器人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实行远程操控。”Sudhir博士告诉动脉网,“由于达芬奇系统仍未对90年代末所开发的核心技术做出改变,导致其始终未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伴随5G和光纤网络的到来,术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正在研发随时、实时对外科医生就诊过程进行远程指导相关技术。这一远程技术,使更多人能够针对手术治疗进行研讨、学习范围,大幅降低了医护人员对机器及手术治疗的学习成本。另一方面,杭州术创计划建立以远程指导为主的手术团队——Omni工作室。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医生将能够通过术创手术机器人平台进行远程手术,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实现医生资源共享,让医学成果能够真正为更多人所享有。
杭州术创持有142项专利,并在持续申请新的专利,建立起其在手术机器人研发上的专业壁垒,借此实现手术机器人研发上更多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