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酒店救出59人:让机器人助守生命防线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自从泉州欣佳酒店倒塌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天时间,搜救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为了挽救每一个生命,搜救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3月10日上午6点多,搜救人员已经在现场救出了59名被困者,其中有18人不幸遇难,还剩12名被困人员,救援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十几条生命在煎熬地等待救援,能快一秒他们的生存机会就大一分。

正常情况下,事故发生后的72小时为黄金抢救时间,但受灾难现场的非结构化环境以及现场还存在触电等危险的影响,救援人员难以安全、高效、快速地进行工作,同时,救援任务也超出了救援人员的能力范围,因此,救援机器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种类和功能多样

救援机器人属于特种机器人的范畴,应用场景是固定的,它不像工业机器人那样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精密加工、汽车等行业,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救援机器人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一旦出现泥石流、房屋倒塌、地震等灾害,实施侦测、救援等任务的复杂性又只有无人机或者机器人才能解决。

此前无人机曾多次应用于灾后救援工作,无人机在发生事故后可迅速进入现场航拍,现在还可以远程实时指挥,实时传回清晰的图像。无人机具有反应快、易操纵、成本低的特点,对大面积区域震害调査效率更高。因此,有了无人机,专家可在后方集中精力,快速评估震害灾情,因此具有独特优势。

当然,无人机也只是诸多救援机器人里的一种,还有蛇形机器人、废墟洞穴可变形搜救机器人、探测呼吸和体温的机器人“Quince”、履带式救援机器人、轮滑式救援机器人等等。

救援机器人具有多重优势

1、传感探测能力强:救援机器人可以通过携带多种传感器,实现废墟内的图、声、气、温等检测,有效锁定受害者的位置;

2、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机器人救援可以辅助或替代救援人员,避免二次倒塌所带来的伤害,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

3、搜救效率高:机动性和搬运破拆能力强,而且通过电池补给可以连续工作,提高搜救效率;

4、行进速度快:救援机器人体积小,行动迅速,不会受周围危险环境影响。

救援机器人需要新的功能

机器人虽然能够替代人担负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在特殊领域,有其是灾害救援机器人领域,机器人在很多情况下有线、有缆机器人无法达到或者深入灾难中心,因此发展无线、遥控机器人则变得现实且急迫,这就要求机器人在无需人工介入的条件下拥有更多“智慧”。

目前,许多大型研究机构都在针对救援机器人原有的“短版”进行改进。例如NCCR(瑞士国家机器人能力研究中心)研发的救援机器人可以生成灾难现场的3D地图,这是其他商业研究平台所不具备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能够帮助救援人员更快的完成搜救工作。开发新的人机界面,为操作人员提供更便利的协助也是机器人研究的重要方向。救援人员更多的是把机器人系统当作提高搜救工作的工具,而不是替代他们的自主系统。救援现场强调的是人机配合,在搜救工作部署中,任务优先级可能迅速变化,高效的人机配合才能维持搜救人员的循环。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