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墨绿色衣服、戴眼镜、开黑色电动车的帅哥,请你把头盔戴起来!”一段福建莆田无人机高空喊话纠违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近年来,为保障道路通畅、守护安全出行,交警部门开始积极寻求科技的助力,其中,无人机格外受青睐。据了解,2019年,无人机助力福建莆田交警查处了两千多起交通违法事件。
一直以来,固定点视频监控充当着交通部门的“眼睛”,为交通管理提供依据。但固定点无法实时监控各种地点的突发事件,也难以实现高空大范围、广角度的交通视频采集,无人机的出现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缺陷。
无人机能够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各方面大展身手,有着其他交通监测、感知系统无法比拟的移动性和威慑性,小到每一辆车的车牌、司机的驾驶行为,大到整条道路的路况,都能清楚呈现、实时传输。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抓拍交通违法行为。据深圳交警的数据,早期一台无人机能够连续执行任务90分钟,可以拍到30多宗违章,平均不到三分钟即可拍摄一宗。另外,无人机能比传统摄像头更快反馈交通事故或道路问题的发生,从而让交通部更快地做出反应,避免交通问题的堆积,交通疏导、缉查布控、大型活动的安保交通等工作均少不了无人机的支持。
为适应交通管理的特殊需求,交通领域的无人机不仅具有续航时间长、操控距离远、拍摄范围广、飞行稳定性强等优点,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中也能正常工作。除此之外,无人机还能够对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巡逻,发现这些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基于此,无人机在交通领域的普及速度越来越快,各省市的交通部门似乎在“一夜之间”都配备上了无人机。
不过,尽管无人机目前解决了前端侦查取证、中端链路传输的难题,但与后端公安指挥中心的连接还不够紧密,尚未融入整个公安信息化系统中,这会直接影响应急情况下的指挥决策效率。
对此,管理部门应该尽快规范警用无人机数据传输端口、链路,进一步拓展基于大数据的无人机管控系统平台功能。此外,在人工智能与垂直领域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当下,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无人机视频、轨迹、飞行控制等数据进行智能识别与分析,充分释放其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效能。
结语
无人机作为固定的视频补充,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实现了人防、技防和物防一体化,有效缓解了现有警力不足的矛盾,也大幅有效降低了民警的工作强度,未来相关应用和发展还将进一步壮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无人机的逐渐普及,无人机飞手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对交警部门而言,自建无人机操控队伍还是购买第三方服务,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