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在长沙举行,吸引业内外广泛关注。与它同时到来的还有众多大学生参与的2019湖南省机器人大赛。航测无人机、智能轮椅机器人、智能竞速汽车轮番亮相,这些集成了机器视觉、路径识别、智能规划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产品,代表着年轻人最新的思维。
长沙,作为传统型的中部城市,如今有了智能制造的新名片。旧城新貌、旧产业新发展,长沙制造业完成了转型升级、智造引领的蝶变。长沙智能制造发展的源泉在哪里?长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是什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厚积薄发——智能人才从哪里来
一台名为“全向移动作业机器手”的智能搬运设备是湖南大学博士生刘理的骄傲,为了这台设备,他和小伙伴们已经投入了好几年的时间。刘理是机器人学院和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的学生。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很早就琢磨,能不能造出既能取货又能运输的机器人?最终在博士期间将这一想法做成了产品。这款具有自主导航、全向移动、智能识别物体等功能的机器人被认为在医疗、物流等行业可以广泛使用。
成立3年的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在自己尚未招生的情况下,从其他院系“招揽”真正对人工智能有兴趣、有想法的同学,为他们提供学习、创业的条件。为智能制造产业储备人才,是这个年轻的学院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的使命。
刘理的成果被放在机器人学院的陈列室里,像这样的智能设备,陈列室还很多,每一件产品背后都有一群充满干劲的有“智”青年。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智能制造的科研和实践之中,成了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杀手锏”。
岳麓山下,20多所高校院所,57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30万余名在校大学生,10万余名科研人员……他们是长沙最大的骄傲,更让像刘理这样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打破壁垒——创新源泉从哪里来
距离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不远,便是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大楼。制度推动它们更紧密地相连,让这两栋楼里的专家、教师和学生协同攻克人工智能难题成为常态。
从表面看,智能制造的发展在于产业、在于应用,但从更深层次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才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业内专家表示,前沿技术行不行,基础研究到位了没有,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但光有这些仍是不够的。实验室的成果能不能用,怎么用也是核心问题。
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早年的长沙,一方面,“大科城”内,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里不少高价值的专利成果没有应用,论文束之高阁。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中技术难题无法破解,遇到瓶颈就是穷途末路。面对困局,长沙选择由政府牵头与高校、企业携手挖掘科研成果“富矿”。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表示,要发挥在长高校科研人才优势,深入挖掘人才与成果资源,推动“产学研政金”协同发展。
百花齐放——发展的激情从哪里来
在工信部发布的“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 4家长沙企业的项目名列其中。至此,长沙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数量达到27个,总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长沙2919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已有464家成为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不只是在具有传统优势的工程机械领域,长沙在3D打印、汽车、纺织、生物等产业的智能制造、地下装备、自动驾驶、建筑装修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全球和国内首台(套)产品。
胡衡华表示,一开始,确实是政府推动,给补贴、找技术、去企业做工作,从细处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升级,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智能制造带来的甜头,企业自己就激情满怀,积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全国家纺领域唯一一家智能制造挂牌企业,梦洁确实尝到甜头了。梦洁供应链生产总监漆鸿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前8小时只能生产几百床被芯,现在能生产2500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