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荧幕内到荧幕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影视业的AI?

中国智能制造网 中字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逐渐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能热。各国在大力强调人工智能重要性,加速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的同时,也持续扩大和深化人工智能的市场应用,不断抢占其产业主导权和市场高地。

鉴于此,人工智能与人们的关系变得愈发密切。从棋坛大杀四方、横扫对手的“鬼见愁”,到身兼数职、无所不能的“万能王”,人工智能已经在工业、农业、医疗、教育、金融等诸多领域,成为了大家的“好伙伴”和“好帮手”。

而当前,影视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无疑饱受关注。人工智能一方面给影视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与新思路,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变革的力量而对行业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未来该如何正视影视行业的AI发展,还需要业内人士不断努力。

AI正在变革影视行业

如果是几年前,说起影视与人工智能的联系,可能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各种影视剧中对AI元素的利用,比如科幻片中的各种人工智能管家或者智能机器人。但如今,当我们再提起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荧幕之内了。

眼下,人们利用人工智能正在深刻的变革影视行业。这个变革表现在对传统重复性劳动的减少、对影视受众心理的掌握,以及对影视商业价值与质量的预测、分析。而变革的环节基本囊括了从制作到上映的整个过程。

其中在初期制作阶段,现在有的影视公司、节目电台利用AI实现了对视频综艺的自动剪辑、整理与制作。在我国《中国新说唱》的节目中,制作团队便引入了ASR语音识别技术,让AI自动完成听打和语音素材整理工作,这大大降低了制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与焦虑。而在两年前的伦敦科幻电影节现场,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编剧制作的短片的上映,更是让我们看到了AI在制作方面的巨大价值。

除了制作之外,AI对影视行业的渗透同样体现在先期市场探查和后期上映分析等方面。一些企业通过AI分析市场大众的观影心理和需求,对自身电影的定位、口碑和商业价值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使得市场上出来的影片,在质量和种类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双刃剑属性令人担忧

不过,虽然AI对影视行业带来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变革,但AI是把双刃剑,它同样对影视行业带来了担忧与隐患。

从AI对影视制作环节的渗透来说,人工智能的确降低了人类的工作难度和压力,减少了制片厂商的成本与时间,但与此同时它也对人类的职业造成冲击。未来,当AI日渐成熟全面取代人之后,剪辑师、调音师、制片师等职业全由AI一力承担,人类又将何去何从?这无不令人担忧!

当然,“AI换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AI的应用还涉及到了众多的人类数据信息和隐私,在无法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这些也会令人感到忧虑和恐慌。举个简单的例子,通过AI对观影人情绪、口味等的分析,电影厂商可以轻松准确的get到市场受众的点,但同时这些信息也使得人们面临烦不胜烦的个性化推荐,最终丧失了观影的自主性与多样性。

也就是说,AI对人们信息的挖掘和应用,带来的是个人隐私的透明化、公开化与严重泄露,这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让人们失去应有的各种权利与体验。这无疑是AI给影视行业和人们带来的最大问题。

对待它需要不迷不惧

那么,是否影视行业未来就该视AI为洪水猛兽避而远之呢?

其实也不是,影视行业对待AI的态度总结来说应该是不惧怕同时也不沉迷。一方面,AI进入影视行业,的确提升了影视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用户能感受到更为智能、直观的娱乐体验,因此不应该惧怕它或是弃用它。

同时另一方面,AI作为新生事物,也确实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众多的问题和隐患,尚处于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在现阶段不应该过分迷信AI而沉迷于该项技术,而应该进行有的放矢的应用,循序渐进的融合。

总的来说,AI与影视的结合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只有保持理性的态度看待它们的关系,才能收获应有的成果和价值。在这一条路上,我们还需一步一个脚印稳定的走!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