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落地大众日常生活的时间逐步靠近,对于机器人领域的企业而言,是中国机器人发展的一大喜事:5G有着比4G更快速的传输速度,能有效提升机器人的反应时间,也能让机器人与机器人间的信息沟通变得更为高效。
本次笔者专访了中国机器人头部企业康力优蓝创始人刘雪楠,一窥头部企业眼中的机器人领域发展。
大数据上已发挥充分,行为的结合还在起点
刘雪楠认为,对于机器人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将产品落实在应用场景中。
如何让机器人有效的为人类的生活赋能(如:执行人类无法执行亦或是无法长时间执行的任务),成为各式场景中的解决方案,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刘雪楠认为,在大数据的运用上,目前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机器人的技术与实际行为的结合仍在起点。
机器人是工业史上首个以“人”字作为结尾的工具,这也意味着机器人的角色不仅是工具,更是要充分融入人类社会,赋予他们角色。
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要点:稳定出货,搭建自主操作系统内核
服务机器人的采购方以B端为主,主要用于商业机构与公共场合。
服务机器人发挥商业价值的传导机制主要为“赋能B端,服务C端”,也就是通过成为B端的助手,来服务该机构的用户或消费者,目前广泛使用在零售、公共交通枢纽(机场、车站等)、政务大厅、银行等场景。
中国的服务机器人企业中,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
服务机器人若达到量产,他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将是使服务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以及价格下降,能有效地落入更多的实际场景中,这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要点。
刘雪楠提及,另一个发展要点,将是打造中国专属的“操作系统内核”。
操作系统内核,指的是能够将机器人底层所搭载的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内存、设备驱动程式、和网络系统。以电脑为例,微软的Windows系统便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种。
通过此系统的操作,能够为不同机器人所累积的数据搭建起桥梁,使得机器人的运用能够更为多样。也由于安全性的考量,刘雪楠认为,这个系统层的搭建将会是由国家主导,多个企业一同参与搭建而成。
落地多场景,打造机器人生态
康力优蓝的人形机器人的特色之一,是具备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自由拆卸的功能。
下图为康力优蓝的商用机器人产品“优友机器人”,其头、手臂等部件能够以卡扣的方式自由拆组。
一般人形机器人由于体积较大,搬运时需花费更多空间,也需要更为小心,但模块化设计能够让机器人更自由的被搬运,大幅增加了其能应用的场景,便于人形机器人未来能深入更多行业、学校、甚至是家庭之中。
对于机器人会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刘雪楠表示,未来机器人将借助新技术,如5G与物联网,形成一个更为系统化的生态。
随着机器人逐渐普及在大众的视线中,新技术建立起的统一开放平台能将不同厂牌、型号的机器人建立互通连接,是业界的关注点之一。
教育端切入,从市场发展规律提升市场渗透率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欲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广编程教育,并鼓励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推广;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加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内容,成为“新课标”亮点。
政府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学校及培训机构对软硬件培训的解决方案需求提升,成为中国编程教育的新刚需。
由于技术门槛低,目前行业内,单提供软件编程培训或硬件编程培训解决方案的企业数量多,品质却良莠不齐;能同时在软件与硬件培训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在中国数量偏少,成为康力优蓝眼里的新风口。
康力优蓝AI创客实验室是其在编程教育市场布局的棋子:从教师培训、软硬件教材、教室设计进行打包,输出解决方案,协助学校与培训机构落地人工智能教育。
与一般编程教育培训不同的是,AI创客教室使用的是人形大型机器人“优智机器人”。
刘雪楠表示,相较于一般积木式的编程教育小机器人来说,使用大型机器人更便于孩童培养真正能具备应用性的人工智能能力。
通过学生端切入市场,对康力优蓝而言,是“顺着市场发展规律”的行为。
以电脑为例,当年电脑的普及,即是通过学生在学校接受相关课程后,以家庭为单位,逐渐在C端普及。
现有的家庭用机器人多以娱乐、陪伴及教育性质的为主,但刘雪楠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所致使的产品革新与成本下降,机器人将来在家庭中的应用场景相当可期,能够协助多样家务,甚至成为家庭的一员。
挑战重重,机器人发展路仍漫漫
刘雪楠表示,短期内,中国机器人企业面对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内部管理模式与规模化生产能力的落实。
内部管理模式的方面,由于许多机器人企业专精于研发投入,容易忽略如何有效管理企业的运营,避免低效率管理模式消耗掉有限资金。且随着技术飞速迭代与国家强力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期已是可期的事情,届时,唯有强而有力的企业管理,才能为品牌在国内外的扩张打好基石;
规模化生产能力的落实,则是体现在当机器人产业的爆发期来临时,企业的出货量是否能有效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避免发展错失良机。目前,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具有量产能力的为数不多,这也是产业的玩家们普遍面对的问题。
回归到短期发展,目前的机器人相关技术仍非万能无敌,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们也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去解决。但搭载着政策法规的强力支持与不断迭代的科技革新,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仍然是值得大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