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
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部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新兴信息产业巨头抢占明日高地的更迭史。
第一代信息产业代表们是微软、因特尔、IBM、甲骨文;第二代是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腾讯、百度、阿里等;那么,第三代能最有可能占领高地的就是拥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
在第二次AI寒冬中,计算机产业不再企图从根本原理上实现人工智能,而是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结合软件发挥优势。人工智能就主要被用于提高软件系统的容错、检错、自动修复等,神经网络也取得一些商业成功,应用于光字符识别和语音识别等软件中。
1994年,《科技日报》发表关于世界十大科技新闻的评论,头条是:全世界兴起信息高速公路热潮,美、英、法、日、加拿大和韩国等20多个国家计划相继出台,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从国家范围的信息结构开始扩展为全球信息结构。然后第十条新闻,也是唯一一条国内的科技大事件是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INTERNET、电话、电视、无线通讯系统融为一体,来为科教、医疗、金融、商业、娱乐等提供信息服务。也就是说从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互联网浪潮大幕拉开。
到了1998年,全球已经有1.5亿网民,每天都有2000台计算机入网。但是根据当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国内只有100多个计算机信息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络,用户量在60万左右。
那时四通利方与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生活资讯网在1998年合并,成立当时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新浪网;从马站长干到润迅软件工程师的马化腾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后,也想做出一款集呼叫、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于是在1998年注册了腾讯。
李彦宏在1999年的圣诞节回国,立志要创办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中国版Google——百度;同年在杭州,在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马云召集了17个人开会融资,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
文娱、通信、电商、媒体等领域开始被互联网颠覆,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交通出行、餐饮美业、工业制造、金融投资等各行业都在互联网化。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声音被浩浩荡荡的互联网浪潮湮没过很长一段时间。
而在美国,精工品公司在90年代就发明了一种叫Quicy-tionary双语翻译机,内置了40万字的字库,支持英—法和英—西班牙语的对照版本。自动驾驶项目在80年代就被DARPA立项,成为现在各种类似项目的源头。汽车导航系统已经能够通过连接全球卫星,为司机规划路线了……
如果说80年代前,国内技术发展还是在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矫正和摸索,80年代到90年代则是对外来技术大量引进、模仿,那么到了21世纪,从模仿到创新已经变成魔鬼般的步伐。
从90年代开始,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浪潮接踵而来,这让国内的信息技术产业进程尤为紧迫,技术创新到行业应用落地的周期不断缩短。虽然为如今人工智能的爆发做了铺垫和积累,但在后续的落地过程还是存在问题,后续会一一谈到。
过去20年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数据、应用大规模爆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也进入成熟阶段,前两次人工智能浪潮中遇到的知识瓶颈、算力瓶颈等开始有了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从2010年前后开始进入第三个发展期。而这次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终于赶上了趟,但也是一次颇具挑战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