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确实需要这些东西。这些规定相当于一个准入门槛,规定了企业需要达到的技术能力。”在业界,很多潜心研究的无人机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已有布局。不久前,齐俊桐的创业公司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与固态电池新能源技术领军者清陶能源达成合作,希望共同努力破解电池续航难题,对无人机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提供巨大动能。
在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总监汪盛平看来,《条件》中所提出的“企业具备与所制造的无人机产品相匹配的试飞场地,能够对产品进行试飞验证”,体现了无人机行业独有的特点。“每一架无人机出厂前,都必须进行飞行测试,确保安全。当初选择厂房时,因为考虑到试飞场地因素,我们把工厂选在东莞。”他说。
用行业洗牌倒逼企业提质
民用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黑飞”、扰航等事件频发。2017年,成都双流机场17天内遭遇了9起因无人机乱飞扰航事件,造成共计过百架航班备降、返航或延误,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无人机监管,迫在眉睫。
《条件》提出,企业所制造的无人机应具备敏感地区飞行限制功能和与用途匹配的感知避让功能,并具有唯一产品编码,满足身份识别要求;应在无人机产品外包装明显位置及产品说明书中提示依法依规飞行,警示飞行风险。
“无人机的应用,安全最为重要。” 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说,“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发展较快。因为走得快,相对来说,相关法律法规显得有所滞后。”
随着无人机的普及,老百姓接触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无人机唯有规范化生产和管理,才能降低安全风险。因此,《条件》要求无人机在链路丢失、定位失效等故障情况下,应能够自动采取降落、返航或其他应急措施,减少对地面人员及建筑物造成伤害。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条件》必将对无人机企业乃至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倒逼企业提质。“对我们的无人机系统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环保认证方面,我们正在努力改进,争取尽快拿到环保认证。”该人士坦言。
“资本是催熟无人机行业的关键‘柴火’。《条件》将推动企业出台积极措施,加入‘规范’名单,引导社会资源向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优势企业。”齐俊桐说,无人机企业将迎来大面积洗牌,没有足够技术积累和专业技术的无人机企业将面临淘汰。相反,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则借此机会优化技术与产品。“良性竞争环境下,企业唯有有条不紊修炼内功,寻求突破,才能具备抢夺市场的竞争力。”
“《条件》还将进一步打通无人机产业上下游资源产业链的整合,促进大小企业‘抱团’,推动民用无人机行业集群发展。” 齐俊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