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马航MH370失联,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日前,针对马航MH370的调查也正式停止,直到如今都没有发现飞机的残骸和黑匣子。这令不少人意识到,海洋探查及水下搜索工作的难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迄今为止,全球大部分海洋中仍缺少详细的海底测深数据。甚至有人疑惑我们对海洋的了解程度,还不及对月球、对宇宙的探索。
如今,伴随着水下机器人、水下探查等设备的发展,也许它们能够在未来的搜救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专注于水下探查的中科探海就是其中之一。
被一场海洋展改变的人生
图 | 中科探海创始人刘维
刘维作为中科探海的创始人,大学时代便与海洋结下了密切的联系。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硕连读的他坚定地选择了未来的钻研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水下机器人研究方向)。
毕业以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并任职工作。此外,他先后在澳大利亚科学院、比利时皇家军事学院等国际知名海洋装备研究机构从事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主要从事水声成像系统研制、水声信号处理和水下高清声学成像理论研究。因为具备国内外知名海洋装备研究机构的工作历程,让他有机会将国外和国内海洋装备的相关理论研究、技术路线和工程时间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得出两点深刻体会:一是国内工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大学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逊于欧美;二是国内高新海洋装备的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均远远被欧美甩开。这种巨大的反差,促使他思考问题的根源:“坐而论道”,还是“起而行之”?
最终刘维“起而行之”,从欧洲回到了国内,与一批志同道合的创始人,开始了他们的“海洋智能高清探查”的创业之路。
一场海洋展成为了他的契机。
2013年,刘维和他的伙伴们在上海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工程设备展览会。他们在当时参展的过程中发现,展会中高清海洋装备领域几乎没有国产装备的身影,同时,在展会上的国内各方参展人士对高清海洋装备有高涨而迫切的需求。
为何不见国产装备?
刘维认为:“主要因为工程化程度不够(坐而论道者多,起而行之者少),当样机研发出来之后,没有迅速投入广泛而迫切的实际应用中。并且,国产设备由于和客户对接不足,若只是单纯从技术层面考虑问题,将无法保证设备在多种多样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设备得以发挥其可靠性与稳定性。”
综合上述因素后,他确信海洋智能高清探查设备有着迫切的市场需求,只缺工程化、批量生产和商业化应用的东风,而他们的创始团队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因此,他们决定投身其中。
目前,中科探海的主要方向就是为用户研发、生产海洋智能高清探查设备,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水下地形测绘和地貌成像、海洋环境监测、水下小目标探测/识别/定位、石油管线和海底光电缆巡检等场景。
高清海洋装备需求在哪里?
我国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全长18000多公里。近海大陆架石油资源量约为240余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储量为31亿吨,海洋资源相当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