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低成本到量产交付,思岚科技为何能在定位导航领域站稳脚跟?

亿欧网 中字

消费级机器人市场从2014年开始兴起,2015年引爆创业圈,2016年到达顶峰,虽然在2017年经历过一阵子的沉寂,但是在今年又出现了火爆的势头。据researchandmarkets预计,2018全球消费级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美元,而2023年将增加到150亿美元。可见,未来消费级机器人领域将是巨量市场。与近几年兴起的智能音箱、智能助理等产品相比,消费级机器人能有如此高的市场规模,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机器人具有行动能力。因此,产品在自主定位和环境感知方面的技术实现程度,对其能够代替人力的自动化服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国内切入自主定位导航赛道的公司不在少数,为何还会被媒体报道为“大量依赖国外进口”?解决定位导航问题,核心是要在哪一方面寻求突破?创业公司从技术概念到商业化落地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为帮助自主定位导航系统的从业者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日前采访了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陈士凯,就自主定位导航创业公司商业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商业化第1步:从技术源头降低成本

想要使机器人实现高精度地图的构建,就需要使用传感器,彼时的选择有3种: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以及激光雷达。然而,视觉传感器技术尚未成型,超声波在精确度上实在有些差强人意。

而对于激光雷达,其优点在于指向性很强,能够十分精确的刻画距离。因而当时诞生了一大批老牌激光雷达公司,其产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单线为主,适合在室内移动的机器人;二是产品价格昂贵,基于行业垄断以及技术瓶颈等原因,短时间内很难降低;三是这些激光雷达并不单单是为机器人研发的,功能上更偏向于对三维空间的测绘。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为着公司能够更好的进行产品落地和商业化,陈士凯决定要创立一套新的玩法。他表示:“激光雷达市场存在着极大的开发潜能,想要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传统的TOF方法一定程度上会大大制约成本。”

传统的光飞行时间法,即通过测量光束的传输时间从而求得距离。此方法需要特殊的激光发射器,接收装置也要格外灵敏,这些设备都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并且国内制造业因技术和生产设备的限制也难以进行仿制,致使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成本一直高居不下。

而思岚科技,采用图像的方法进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设计,即无需测量光传输的时间,而是拍摄激光到达目标物体后在摄像头上呈现的画面,根据远近不同导致相机画面尺寸的变化来求得距离。同时,思岚科技还在生产方面做出了努力:思岚科技建立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在控制良品率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商业化第2步:产品打磨,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为目的

思岚科技有3条产品线,分别是激光雷达传感器、自主定位导航解决方案、通用型服务机器人平台。

激光雷达传感器RPLIDAR:基于此前的团队积累,在2013年思岚科技成立之初,公司已有不少激光雷达的订单。2014年,思岚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RPLIDAR的销售。2016年,发布第二代低成本激光雷达RPLIDAR A2。2017年,发布了TOF室内外激光雷达RPLIDAR T1。2018年,发布了第三代高性能激光雷达RPLIDAR A3。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