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产基地,深圳科技创业环境最优-
在目前全球经济下行,流动资金紧缩的大背景下,创业环境愈加艰难,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早已不是当初“讲一个故事便能融到钱”的年代。但松禾资本作为深耕华南地区11年的老牌传统投资机构,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和对产学研的深刻理解,值得深思。
目前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都聚集在北京,人们普遍认为北京科技行业的创业环境似乎更加浓厚,而人才也会更加聚集,但冯华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北京看似AI企业很多,其实多的是技术型人才的聚集,他们聚集在企业里做研发,挑战新技术,可并非在创业。但深圳的情况不同,一方面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或者说是政府的扶植政策,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也能帮助企业更快成长。此外,华南地区的制造业发达,使得整个产业能有聚集效应,协同发展,也能够使得整个产业链更加完整。
作为投资人,在全国各地到处看项目已经成为常态,但冯华则更加专注于深圳本地的科技企业。问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表现和松禾成长基金的性质;另一方面,本地企业也更利于投资机构做投后管理。
前文说到,目前创投圈对AI企业的投资偏向少笔大额,而冯华所在的这支基金主要偏重中后期项目,因此在项目决策时就更加谨慎。2017年,冯华投资了奥比中光和优必选,而2018年冯华只“出手”了虹软一家。“在市场环境下行的情况下,我们目前为止更多的还是在观察。”
-从初创期到成长期,与松禾资本的共同成长之路-
目前AI领域频繁曝出高额融资,但由于很多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尚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发展走向、业绩预期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否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型团队已经没有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冯华介绍,松禾资本旗下有不同方向的产业基金,主要投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初创企业,目前已经累计投资了300多个项目。但在得到高回报率的同时,其实有点可惜,因为这些初创型项目中还有许多优质企业,它们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我们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松禾资本专门设立了成长基金。
据悉,松禾成长基金自2017年初开始募集,和冯华进入到松禾资本的时间相近。当亿欧问冯华为何会选择加入松禾资本时,他答道:是因为松禾资本致力于硬科技、长周期、深服务的投资哲学吸引了自己。
早在2007年,冯华便开始从事投资工作,但他并非是一名“甩手先生”,而是深入到企业并参与日常经营工作。在作为自由投资人的过程中,冯华笑言,“我每周还是会去上几天班的,毕竟只有深入了解到公司的运营模式,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冯华在这样的模式当中积累了公司经营管理的宝贵经验,以及对产业化的认知。因此,冯华每当和企业谈及行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问题时,都游刃有余,别人是很难‘忽悠’到他的。“如果碰到企业主自己都不太清楚的,我就笑笑不说话。”冯华道。
冯华在与企业交流中,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他对亿欧表示,其实在和企业的交流过程中,大部分时候是看人来的。要看企业管理者有没有魄力,是否足够了解行业和自身,是否有管理能力,甚至是否目光坚定,足够有自信。“比如在投资虹软时,其实只和创始人邓晖聊了几个小时,心里就感觉这事儿没问题。因为不管从技术、产业化思路、市场环境甚至公司经营方式,他都心中有数”。
-总结-
近年来,O2O、互联网+、新零售、共享经济等投资风口年年更新,在刺激了资本市场和吃瓜群众的同时,同样考验着投资人的定力和眼光。可以看出,不管是冯华,还是松禾资本,都是不追风口,踏实做事的典范。
凑巧的是,不管是作为个人投资人选中的华科创智、鸿逸达,还是加入松禾之后投的奥比中光、优必选、虹软等,冯华投资的项目在产业链上都有一定的联系。虽然冯华向亿欧表示,自己在投资项目时并未有意识的将项目分散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上下游,但最终出来的结果还是令人欣喜的。
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层面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人工智能或是泛科技领域的投资风口还将持续,而一直专注于高精尖科技领域投资的松禾资本,未来是否有机会成为打通AI产业链的独角兽捕手,着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