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igent Robots:仓储机器人不应“高大上” 而应“快稳省”

动点科技 中字

你可能被那些关于高大上仓储机器人的新闻给骗了,能够大规模落地的仓储机器人可能并不高大上。而且,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仓储机器人领域。

2012 年,亚马逊以 7.7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仓储机器人 Kiva,随后,瑞士 wisslog、以色列 Transwheel 、硅谷 Fetch 和 Freight 以及国内的 GEEK+、快仓 、海康威视、新松、昆船、 水岩科技 等纷纷入局,仓储机器人因此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仓储机器人旨在以“机器换人”的方式提高仓库运行效率,降低仓储运营成本。不过,Intelligent Robots 联合创始人林铮在走访了大量仓库之后,发现上述这些很火的“类 Kiva”的仓储机器人其实并未解决大多数仓库的痛点:仓储机器人需要对仓库进行一系列整体的改造,无法在已存的、传统的仓库中直接使用。

关于改造要点,林铮总结如下:

首先,需要设置大量的用于导航定位的二维码或铁轨。

其次,货架本身也要改造,需要将传统排式大货架改造成一个个单独的较小对方形货架,用户需要的时候,机器人将整个货架都搬过来,这对一些大型的中心仓而言,一次性搬运多个物体可能会比较省成本,但对更多的小仓库而言,会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

最后,在软件方面,甚至连仓库的 wms(仓库管理系统)也需要重新改造。

以上几点都使得小仓库在使用“类 Kiva”的仓储机器人时,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国内某仓储企业做了一个 2000 平的自动捡货仓,花了 400 万人民币,人员减少 60%,而每日捡货量才 2500 单)。“类 Kiva”的仓储机器人只能在大型仓储或者明星仓储代表性地用一下,下一级的仓储很少使用。甚至在英国,也没有任何一家仓储使用 Kiva 系统。

亚马逊 Kiva

因此,林铮决定做一款既能提高仓库捡货效率,又能做到“0 改造成本”的仓储机器人,让大家都能用得起这样的技术。

具体而言,Intelligent Robots 开发的仓储机器人采用红外单目摄像头等自带的传感器进行导航定位,从而避免了安装导轨、贴二维码等改造费用,同时不需要对传统仓库货架进行任何改造,仅仅只是通过机器人与人类员工的分工协作来提高捡货效率——人类员工在货架区负责捡货,并将货物放在货架旁边特定的推车里,由机器人负责将装有货物的推车运送到相关的作业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