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已全球第一 国产化替代加速

从结构上看,工业机器人由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本体四大部件构成,前三者分别占整机成本约35%、25%、15%,然而这三大部件大多被外资垄断,国内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在关键部件配套方面严重受制于人,基本没有议价能力,甚至导致整机制造成本与进口整机倒挂。

以占机器人整机成本最高的减速器为例,目前精密减速器市场大半被日本企业占据,当下国外机器人在减速器上的成本在15-20万,而国内的机器人的成本却在30万左右,比国外机器人成本高出近一倍。在伺服电机方面,国内公司的整体份额低于10%;在驱动器上同样如此:国内80%的驱动器需要从欧美和日本进口。

国外的巨头厂商往往能以巨大的采购量和签署排他性协议获得比较优惠的采购价格,而且很多工业机器人厂商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商——日本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安川和松下都属于全球最大的电机制造商。

这让中国公司吃尽苦头:从这些公司进口零部件,国内企业往往要以高出国外厂商高得多的价格购买减速器与伺服电机,这使得不少企业营业成本的增速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国产化替代加速

不过,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国产化替代正在加速。

目前,中国已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重要战略,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初步实现了控制器的国产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国产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加,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水平持续进步,制造工艺的自主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在四大关键零部件中都获得了一定的实际掌握能力,在减速器国产化过程中,出现了南通振康、苏州绿的、陕西秦川等单位,推动了零部件在中低端机器人中的应用;在伺服电机方面,国内汇川技术、华中数控、新时达等公司也逐渐崛起。

左世全认为,当下零部件国产替代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市场占有率较低,一方面则是质量可靠性与稳定性仍有待提高。“现在系统集成商为了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汽车自动化焊接等方面不敢轻易使用国产机器人,而可靠性的提高也正需要应用市场的不断增加。”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表示,目前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正在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实现了小批量的行业应用。“例如谐波减速器出货量已经达到了每年8万台,RV减速器近几年累计在自主品牌机器人上实现了近2万台的应用,这都缩短着我国产业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进程。”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