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并将机器人划定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加上大量资本涌入以及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开放性的原因,使得中国机器人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机器人品牌纷纷加码中国,以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占据大部份市场。相比之下,国产机器人起步较晚、技术积淀不深、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然而,我国机器人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尤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下,行业发展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模式创新驱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资本、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各地产业园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国内涌现了一批有潜力的具代表性机器人企业。例如,被媒体誉为“国内机器人四小龙”的新松、拓斯达、埃斯顿和新时达公司。某些公司业绩表现惊人,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拓斯达机器人业绩增长达到3倍之高。
据悉,这家位于东莞大岭山镇的机器人企业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经掌握核心控制技术,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拥有超4000家企业级客户,可能是当下国内用户群最大、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智能制造企业。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亮丽成绩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个秘密?据了解,拓斯达一直坚持技术为先、自主研发的理念,通过对研发模式的探索,把脉企业的健康状况,认识其竞争优势。
目前,智能制造行业普遍采取的研发模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资本型:通过资本进入,以突破“商机”为目的。此种研发模式目标直接,收效较快。但是往往该类企业生命周期短,资本热情消退后难以经营,可谓是“后劲不足”;第二种是热点型:研发过程中追求关键技术突破,而业界难题往往不够重视,久久难以攻克,即便攻克后也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经不住市场监测;第三种是基础型:企业脱身于科研实力较强的机构或组织,具有高度技术自主性。此类研发模式属于基因优势。
而拓斯达使用了独具特色的“RTP”研发模式。何谓“RTP”研发模式?这里的R代表require和research,即据用户需求做研发;T(Test)是测试的意思,进行市场测试;P(purchase)即成交。拓斯达由单纯的产品输出,转变为软件、产品、技术、培训、服务等多维度的综合服务商。当这个过程结束,客户得到的不仅有产品,更得到技术和培训。
那么与传统的几种研发模式相比较,拓斯达“RTP”研发模式又有什么特点呢?
1、以市场需求引导研发
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盲目跟随所谓的主流市场去做核心零部件攻关的方式已经过时,唯有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才能占据机器人市场先机。对于用户来说,如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是一大难题。拓斯达注重调研与分析,追求“可升级、可复制、通用型、开放式”和原则,结合企业客户实际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系统打造。为客户打造一年回本的自动化,因此获得众多企业青睐,更易占据市场先机。
2、深度挖掘用户需求
往往拓斯达一个新项目或新产品的研发,比如打磨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都经历了提前三年左右的研发布局。当我们看见新品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打通研用壁垒的模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更加适用。对于制造业来说,在研发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突破都可以为客户带来极大提升,因此,拓斯达“RTP”研发模式极具开放性。
3、研发过程不断整合需求
得益于东莞及珠三角密集的制造业氛围,拓斯达新产品以及新技术能够更快面向市场。无论是从配套设备、机械手、自动化、机器人、整厂自动化、MES系统导入哪方面来说,拓斯达都在不断的研发中整合市场需求,因此产生了更多研发与市场的化学反应。本着“输入客户需求,输出客户满意”的服务理念,拓斯达长久以来根据市场反馈寻找研发生产中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改进。依托技术发展和市场反馈的双轮驱动,实现了又“快”又“稳”的发展。
4、从产品输出到全方位服务
作为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都围绕着市场和客户需求而全力运作的企业,拓斯达不再是单纯的机器人制造商或系统集成商。其坚持“打造健康机器人生态圈”的企业理念,为客户提供方案集成+机器人本体+控制系统三位一体的专业服务。将研发场所转移到客户的现场,更加深入展开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而技术开发同步的交流、培训,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了项目的交接。这也让拓斯达更加匹配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