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年上半年机器人行业大事件(下)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码头自动化引发码头工人罢工

  根据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ITF)消息,2016年1月18日,出于对失业的恐慌,鹿特丹港ECT码头的工人举行抗议,拒绝为一艘船舶卸货,这是13年以来鹿特丹港口首次出现罢工。

  《财富》杂志称,此次罢工的起因是鹿特丹港将采用一种叫"Maasvlakte 2"的自动化码头项目。工会估计,这种自动化系统的投入使用,将会在两年内导致近20%工作岗位的流失。

  这并非危言耸听。在2015年年底的一次协商VOTE中,荷兰码头工人工会要求长达9年的裁员冻结期,而包括欧洲集装箱码头、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和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在内的港口运营者都称,这种要求"不现实",并提出将裁员冻结期缩短到4.5年。协商未果,引发了此后的大罢工。

  类似的自动化潮流,在国内的港口也在上演。

  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表示,中国的港口自动化装卸程度都非常高,“在全世界范围也是Highest。”

  刘斌说,现在码头上一定需要人来做的岗位已经很少。大连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有接近20000人,现在只剩两三千人。至于人数会不会继续减少下去,“很难说。”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日渐成熟,"机器换人"的情况在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不仅仅发生在港口。还发生在工厂、农田、报社、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机器人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即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