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K是比较看好机器人行业的,尤其是移动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行走机器人。现在在国内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出了很多新的机器人厂商,各个厂商要求不一样,SICK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发出一些性价比比较高、更贴近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并不断加以完善。中国目前在机器人领域还属于偏低端,考虑到成本的缘故,很多厂商对机器人的零部件和传感器的采购价格会有一定的要求,SICK会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来提供不同等级的解决方案。例如,SICK的激光导航方案就有不同精度等级的产品。另外,针对防撞的解决方案,SICK既可以提供符合欧标安全标准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在一些对物件的保护或者客户要求相对比较低的场合,提供非安全的解决方案。
OFweek机器人网讯:前不久德国总理访华,为工业4.0下的中德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那么,您认为这会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会?
崔丽丽:事实上,工业4.0最核心的一个愿景就是实现自主化的智能生产。其为智能装备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而机器人就属于智能装备的一种。机器人市场现在一片大好,而这种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起码还会持续三到五年。有数据表明,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在机器人使用密度上的差距很大。所以,中国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中国的很多机器人厂家还属于中低端,虽然关节机器人占有率已经提高到15%,但是大部分还属于中低端的市场。总的来讲,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机会概括为两点:一个是继续扩大份额,另外一个就是往中高端进取。
OFweek机器人网讯:您认为德国与中国的工业模式有哪些相通之处?此外,德国“工业4.0”发展模式对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崔丽丽:德国的强项主要在于工匠精神,也就是机械制造,德国在机械、机器方面很发达,德国的工业4.0是针对工业行业的,而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全产业链,中国是机器人工业行业产业链最全的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其相通之处就是德国与中国都认为工业是基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
德国是先进的制造业国家,工业领域在欧洲乃至全球都是领先的。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意识到工业发展将是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所以基于工业4.0推出中国制造2025。但是,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不是等同的概念,中国制造2025是针对中国工业的一个发展战略,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工业的现状,其范围更宽,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跟工业4.0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说,工业4.0在智能制造领域对中国的智能制造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理念上比较贴近。
OFweek机器人网讯:最近一段时间业界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美的收购库卡,在上周美的已经与库卡签署完了投资协议而没有签署控制协议,对于这一结果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开启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篇章,也有人说美的收购库卡更像是一次财务上的投资而非技术上的引进,所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么对于这一事件,您有怎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