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之四:安全性提升,解决人机共存的安全问题
过去工业机器人工作场所噪音较大,并且需要用围栏隔离,每年都会有工人因为机器人运行误伤的情况。而“人机协作”机器人功耗很低,不易对人产生伤害,可以和人一起完成一些轻量化的工作。“人机协作”机器人本身体积较小,每个轴采用的马达功率都是低于80W的;并且采用内骨格设计方式,外面包裹了软质材料,就算碰到人时不容易产生伤害。新型的协作机器人,从安全性的角度为人机互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实际上人机协作也并不是突然间爆发的,过去四大家族一直在尝试推出新一代产品,ABB推出了双臂YuMi机器人、库卡公司推出了7轴LBRiiwa机器人、安川电机也研发出了36厘米的6轴机器人“MotoMINI”,Rethinkrobotics推出了Sawyer机器人等。今年来,新松和遨博机器人也相继推出了带示教功能、多自由度、可编程的协作型机器人。虽然机器人1.0时代,我们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了20年,但是2.0时代,国内企业目前距离并不远。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大会,指出“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优先重点领域”。这也表明,最高决策层将机器人视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基础,而“人机协作”正是其中一种实现形式。
思考二:人机协作时代的投资机会梳理
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2.0时代,投资关注焦点不仅仅是设备商与集成商本身,更多应该关注工业机器人产品变化背后行业需求变迁的逻辑,即工业机器人柔性化和环境感知能力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可替代工序环节的渗透率正在提升。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投资可以分成三条主线:
主线一:单机设备的创新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
我们建议关注已经或者正在研发新一代人机协作型机器人的公司,盾安环境、埃斯顿等。
主线二:3C行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设备及集成领域
透过人机协作,我们看到的是机器人行业需求结构的变迁,传统汽车产业需求饱和,可能致使工业机器人往轻量化的电子消费级领域转移,我们建议关注3C行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设备及集成领域。
主线三:视觉检测和包装环节的自动化企业
从3C生产环节向下游延伸的环节,会是机器换人的重要环节,例如视觉检测和包装环节的自动化企业,永创智能、华中数控、劲拓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