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晚,阿尔法机器人在中央电视台大显身手,让普通民众见识到了智能机器人的独特风采,大家津津乐道。而正在上映的由周润发、刘德华主演的《澳门风云3》这部电影也由机器人歪妹和傻强抢占了大部分的剧情。不难看出,机器人如今已是众人眼里曾经遥不可及如今家喻户晓的“明星”。
作为近几年最受追捧的热门行业,机器人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少企业高层或是目光独到的大人物都开始为了抢先进入这个行业而磨刀霍霍。这也就形成了各个行业纷纷围绕智能机器人发起进军的局面,进而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机器人争夺战。同时,再现了数百年前“百家争鸣”的盛景。针对近期对机器人行业颇有建树的企业人物,本文列出各个领域大人物独到的见解。
曲道奎--代表企业:新松机器人
作为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和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兼有企业家和科学家的双重身份,他一手创立的新松公司成为中国高新科技企业的成功典范,让中国人在世界机器人领域挺直了脊梁。
曲道奎认为,中国大部分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有欠缺。虽然中国的市场发展起来了,但真正的核心部件“空心化”,由此不可避免地促成应用市场“低端化”,被主流市场“边缘化”。解决这个老毛病,仅靠企业自觉是不够的,还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例如欧盟目前每年出资近8000万欧元支持机器人新研究项目,覆盖从技术研发到产品部署的完整价值链,并与产业界和学术界达成战略合作,“政、产、学、研”合作项目涉及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在这批项目中,欧盟出资7亿欧元,产业界出资21亿欧元。
因此,部署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时,要将智力资源引向重点行业,实施集中突破。比如,倾力建设机器人研发平台、检测平台、标准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率先突破机器人共性核心技术,通过机器人创新联盟进行技术合作、扩散。
另外,目前机器人正处在一个由机器向人的转折点上,也就是智能的提升。传统机器人既没有感知系统,又没有灵巧的操作系统,只能在结构工作环境下做程序化、规定性的工作,不能和人协同工作,其已经进入到低附加值时代。机器人“进化”,从计算智能进入到感知智能再到认知智能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眼前需要重点突破的是感知智能领域。而要在该领域中有所突破,当务之急是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新一代机器人必须满足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支撑起来物物相连、物物相通的新要求。新的机器人和传统机器人内涵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只是机器人介入的领域之一,另外在医疗、国防安全、服务生活领域,新一代机器人的发展空间大到不可想象。尽管服务机器人的前景被看好,但大家都看不清会在哪个细分领域爆发,市场何时启动,盈利模式是怎样的,都需要探索。
中国机器人产业园区现在有40多个,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但做好机器人产业不能光靠“概念”,片面追求量的满足,要看到差距,要厘清时代的需求和现实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