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机器人:水面清洁新利器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智能所)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研发出“风光互补”自主式水面机器人。研究室副主任余道洋告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款水面机器人的动力系统、自动控制、通讯数据传输以及智能决策等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
目前,国内外水面机器人的主要用途有水采样及水质监测、水下地貌测绘和水文测量、水面垃圾清理、巡逻及救援等。
余道洋介绍,水面自动清洁机器人由水面漂浮物自动回收装置和水面机器人组成,主要应用于海洋、湖泊、河道、滩涂,景区内的湖泊、池塘的固体垃圾、浮萍等清理以及危险区域进行远程作业。相对于无人船,水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是动力系统、推进系统、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等。
①风光互补水面机器人
已经面世的“领航者”号无人船处于国内民用水面机器人领先水平。该无人船融合船舶、通信、自动化、机器人控制、远程监控、网络化系统等技术,实现了自主导航、智能避障、远距离通信、视频实时传输和网络化监控等功能。
然而,续航动力是束缚水面机器人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余道洋指出,现有的垃圾清理水面机器人多数都是小型船体,清理的垃圾有限,采用电池供电,动力不足。比如,全自动水面保洁船最多清理1立方米小型垃圾,最长巡航8小时。
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研发的水面机器人除了具备人工智能等功能外,首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动力技术,动力来源于大容量电池、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混合电源系统,解决了水面机器人长时间持续巡航的动力问题。
“我们的水面机器人采用风光互补动力,基本上不需要充电即可连续巡航。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垃圾清理无人船采用抓捕式垃圾清洁方式,各种水面漂浮物、蓝藻等均可以清理,实用性更强,使用更方便。”
余道洋称,国内现有的水面机器人一般只能在线检测常规水质的五类参数指标,并且须把水样采集好后再到实验室去检测,很难全面检测水中有机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因此无法实现水中重金属等重要污染物的原位和实时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