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关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你须知的五件事

与非网 中字

  4、无人机将减少政治色彩

  机器人领域近几年的一个热点是无人机在消费和工业市场的广泛应用。最早用于军事用途的无人机,曾是主流媒体争议的焦点。虽然现在仍有争议,但是过去6个月无人机在消费市场大受欢迎,人们用无线控制的无人机用来观测鸟类或者当作高端儿童玩具。与此同时,一些商业用户开始考虑使用无人机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用无人机来送货。

无人机将介入普通人的生活,减少政治色彩

  不过现在媒体关注的多是一些噱头,事实上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很多,也很实际,多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给喜马拉雅山的医院空投抗生素,到给悉尼的学生运送课本,无人机的应用不止在媒体所关注的噱头上。随着这些真实的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无人机将在消费领域变得越来越去政治化。虽然无人机起源于军事用途,如何监管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无人运输和其他应用场景的增长将降低人们对其政治话题的关注。

  5、硬件价格走低将使创科运动蓬勃发展

  除了上面谈到的那些,硬件成本的下降才是普及消费类机器人关键驱动力。这些成本的下降部分是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普遍用到的器件现在由于用到了手机上而被大量生产,例如摄像头、传感器与语音识别模组。这样拥有私人机器人再也不是千万富翁的专利,普通百姓也可以很快拥有自己的机器人。

  此外,根据微信公众号工业智能化的研究,树莓派与Arduino开源硬件等低成本电子系统的流行也将促进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这些低成本电子器件的存在,使得发烧友们现在可以用过去几分之一的价格开发自己的机器人,这将促进自制机器人运动的发展。

树莓派、Arduino等低成本硬件将使开发机器人的成本大幅降低

  成本的降低将增加开发机器人的人员基数,并使更多人关注机器人,未来五年将产生大量的从事机器人行业的初创型公司。但是机器人的普及并不是只有低成本电路就能够做到的,现在消费类机器人的功耗一直是大问题,很多机器人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重量/功率比。虽然机器人的内部电路仍然遵循摩尔定律在减小尺寸和成本,但是电池和马达的技术进步还是非常缓慢,要让消费类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