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数据透析当前中国机器人市场现状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特别是减速机,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从目前国内机器人生产模式来看,其单价如果不降低,产业化形成将面临挑战。机器人共4大组成部分,本体成本占22%,伺服系统占2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占12%。三大关键零部件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及价格,因此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部件进口比例较高,特别是减速器基本被日本2家公司垄断。因此现在国内制造工业机器人成本较高。企业年产量1000台规模难以形成价格优势,只有年产量上500-1000台,才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因此,中国如果想要形成机器人产业化,必须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加速提上日程。

  8000小

  国产机器人的平均寿命仅8000小时

  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iTR服务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田苗在前述论坛上透露,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较外资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寿命只有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可以达到5万-10万小时,主要在于主要传动结构件的精度上存在缺陷。

  中国机器人的故障率是国外的8到10倍,小问题很多。国内企业至少落后国外20年以上,落后日本也要15年以上。在中国,年产量在5000台机器人以下的企业,很难赚到钱,这是一个盈亏平衡点。

  有专业人士认为就算把国外的核心部件都拿过来,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也还是有差距,国内的系统软件、集成系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了一项关于机器人方面的会议。会议初步决定要牵头做机器人检测与评价平台建设,推进该检测平台的布局,全国应该会布局建设3个左右的检测平台。中国的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真正关键的细节核心技术并没有学会,该平台就是为了解决机器人的质量和品质问题。

  机器人产业大跃进式的发展,在短期内构筑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繁荣,但也要警惕此种火热状况所到来的隐患。虽然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地位会继续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如此多的机器人企业和产业园的出现将来势必会造成未来中国机器人市场供过于求的场面,到时候肯定会有一大批的机器人企业“死去”,事实上这种情况在美国机器人发展初期也曾出现过。OFweek机器人网编辑认为,国产机器人企业应该根据当前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特点,早日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确立自己的行业领导地位,以避免在将来的市场洗牌中被淘汰。

  大浪淘沙,只有最后在经历种种市场考验仍留下来的企业才是将来国产机器人的支柱。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