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 机器人行业三大方面亟需标准规范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近几年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企业的发展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机器人换人来解决当前的用工荒难题,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也节节攀高。在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又以53%的增长率使销售量达到了5.6万台。中国需要机器人来实现制造业转型,这也是机器人行业人士的共识,在行业需求和一些列的政策刺激下机器人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出现了全面的爆发。这个看似“稳赚不赔”的买卖也处处透漏着危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太快了,快的很多标准来不及建立就带病前行。机器人行业相关标准的缺失就像悬在中国机器人产业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中国机器人产业不能健康发展。

  1.机器人租赁有需求 缘何无市场?

  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在一些领域获得普及,多数有实力的大公司也在进行机器换人的尝试,但对数量众多的小公司来讲,购置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台的机器人成本太高。目前,一种投入小、回报明显的工业机器人租赁模式正在一些地区广泛试行,受到了中小企业的青睐。

  机器人租赁不仅可以满足中小型使用机器人企业的需求,同时也是机器人集成商和机器人供应商的共同需求。但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带来新的问题。机器人租赁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签,目前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需要专业的租赁公司深入市场调研,主导形成行业规范和标准。

  2.机器人市场鱼龙混杂 各怀鬼胎

  发展机器人产业可以振兴中国制造业,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同时也符合“中国制造2025 “发展规划,然而目前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很难说是一个纯粹的机器人市场,各种势力鱼龙混杂,打着各自的小算盘,难以形成合力。

  平庸派: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一片热火朝天,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也不少,但实际上,中国很难有机器人企业拿出完全国产的机器人产品。不少国内企业只是购买进口零部件后集成组装机器人,缺乏核心技术。业内人士担忧,长此以往,”核心零部件之短“将致本土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由于缺乏核心零部件技术,我国企业在采购中议价空间狭窄,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