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也就是2014年12月,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体现了深圳将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大展拳脚。
而对于敢于创新的深圳来说,这些还不够。就在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早上,一则写着“MAKE WITH SHENZHEN(与深圳共同创造)”的深圳“创客之城”巨幅广告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这是2015年深圳创客周的主题宣传,彰显了这座城市对“创造”的强烈渴望。
今年全国两会,“创客”首次“闯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创业者都憧憬着一个即将到来的“黄金时代”。而这个时代,似乎已经在深圳提前到来。
创客之所以聚集在深圳,除了强大的硬件产业链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以外,更因为这里完备的生态系统,已经将创新的成本拉得极低。在这里,只要你有想法,人人都有条件成为创客,创新已经不是组织化的,而是分散到每个个体的主动行为,这就是驱动深圳成为创客之城的底层逻辑。
很多机器人创业者通过创客平台成功创业,而最为人熟知的要数大疆创新了。有一种说法,在深圳的创客界,大疆创新是一个“标杆”。大疆创新的总部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内,它的创始人、CEO兼CTO汪滔就是一名创客。这个他在8年前创立的公司,最近3年销售额增长了80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科技公司之一。
除了大疆创新,王建军创办的Makeblock模块化机器人搭建和创意实现平台,还有张浩创立的深圳蓝胖子机器人公司,也证明了深圳是一个能够让机器人创客想象力生根发芽的地方。
2011年5月,对机器人感兴趣的王建军辞职在西乡一间出租屋开始创业。创业过程中,一个叫柴火创客空间的创客平台给予了王建军很大的帮助,他把办公室搬到了柴火空间。经过一系列的艰难发展,最终,在2013年6月,Makeblock获得第一笔300万元风投,2013年底,Makeblock实现收支平衡,2014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预计2015年销售额会翻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