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思考:机器人将走向“人机共融”的时代

OFweek机器人网 中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在2014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做了《机器人发展的思考》主题发言,发言中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机器人行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机器人在技术上的不足,点明了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

  机器人是制造业智能化的支撑装备,有些人认为机器人的进入会改变整个制造体系。金融危机以后,引起了各国对制造业的重视,并提出了很多发展计划,除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外,还有印度制造、泰国制造。今年6月份,美国政府一份报告里面说,一系列先进制造的计划成功了,标志之一是考虑从中国撤回美国的数量增加了。

  中国机器人经过十年的努力,在2013年中国大陆机器人销量增长了41%,已经超越日本成为机器人使用的第一大国。但是IFR认为中国机器人尚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缺少技术创新,缺少创新思想和创造性成就;第二没有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企业,都是很小规模公司。

  今年习近平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已经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同时提出了发展的要求,要求我们把技术搞上去,水平搞上去,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技术。

  摆在眼前的是中国要做好两项工作,一个是要制造一个积极的产业政策,第二个是利用先进的技术,针对需求的技术研发工作,改善机器人的不足,改变其所不能。

  机器人在上个世纪的1990-2000年的十年之间取得特别大的进展,比如它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到了137%,但是,机器人还是应用的面比较窄,目前仍集中在汽车和电子行业。

  将来整个行业都要应用到机器人,灵活的智能制造要求机器人变成一个即连即用的生产部件,现在要做到这一点还很不容易,在现在的生产中,如果让机器人做一个新工作的话,试件的时间相当长,要构建一个成熟的生产系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在加工中,对机器人的精度要求非常的高,然而目前机器人据高精度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现在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基于三维传感器来定位,基于传感器,校正自动编程的偏差。

  要改善机器人的不足,一个是要开发解决标定问题,实现移动的功能,开发程序自动化技术,使工业机器人成为编程迅速、即连即用的一个部件。

  目前虽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拓展,还有很多是机器人做不到的,比如飞机装备、造船、拆洗衣机、电视机等。还有很多手工劳动,机器人并不适用。

  因为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现在的机器人还不能很好的和人一同协调工作,因为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机器人只是接受一些抽象的命令,没有在线感知能力。未来的机器人应该是能与人协调共处的,能够感知人的需求,互补人的工作。

  一句话,工业机器人将向即连即用、向与人共融发展。与人共融将是下一代机器人的本质特征。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