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农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安定、人民安康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立自主地位。而如何发展满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大需求则是重中之重。
和其他领域的机器人不同,农业机器人一般在室外工作,作业环境较差,精度上不需要工业机器人那样高,但因为使用者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而是普通的农民,因此技术不能太复杂,而且价格也不能太高。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产业蓬勃发展,这已经成为一种战略。
1、会收棉花的机器人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王玲所在的团队研发出一种机器人,不仅可以采摘棉花,还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籽棉的品级。
对农民来说,收棉花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人工采棉耗费的成本相当大,所投入的劳动力约占整个生产过程的50%。例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700万亩棉花,每年付出拾花采摘费近4亿元。
王玲和团队研制的这种机器人在采摘前就知道,哪片地里的棉花质量好,哪片地里的棉花质量差,从而避免重复或无谓劳动。而在种植时,只需让棉花植株的种植间距满足机器人的宽度,棉田留予一定的条宽来满足采摘机械手的工作幅宽。
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实现关键性突破,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进一步的田间试验。田间试验一旦取得成功,课题组将向国内主要产棉区推广应用。
2、会喷雾的“外星机器人”
据了解,东北华北地区发生玉米粘虫灾害时,农民以每人150元/天的价格雇人打药,仍雇不到足够的人手。而玉米成熟时秸秆高度一般都接近两米,普通的悬挂式喷杆喷雾机根本下不去地,农民只能看着干着急。而这种“外星机器人”可自由调节行距和高度,其独特的设计可轻松进入各种高度作物的田地,不会对作物造成损伤。